第114章 苦斗(1)(1/1)

“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

这天,张献忠忙中偷闲,登城巡视,遥望东门外江水奔流,一座拱桥横跨其上,气势雄伟。在桥的旁边,还矗立着一座石塔,足有五六十米高,格外显眼。

张献忠凝望半天,突然问身后的右丞相严锡命:“拱桥何名?”

“锁江桥。”

“石塔何名?”

“回澜塔。”

张献忠不住的摇头,回头对平东将军张可望说:“此塔不利城中啊!赶快派人拆掉。”

张可望领令而去,立即调来一千余名士兵,不一会就把石塔拆毁了。清理走石头和土块,士兵们发现塔基下有一块厚厚的石板,上面字迹斑斑。

张可望赶紧报告张献忠,张献忠走来一瞧,石板上竟然刻着一首诗: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

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张献忠觉得奇怪,就找来成都当地人询问,原来此塔果真是万历年间四川布政使(省长)余一龙所建。

蜀汉丞相诸葛亮真“神”了,竟然能预知千年以后的事情。今年是甲申年,明年是乙酉年,后年是丙戌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难道这三年都要流血不断,难以太平?

张献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的涵义,但明显感觉后面几句不吉利。他怏怏不乐,反复嘟囔着“妖运终川北”这句话。

因为川北,现在正硝烟密布,这些天,张献忠一直在为川北的局势而忧心忡忡。

得胜州。

据川北守将,都督刘进忠禀报,今年七月份,闯王李自成手下大将马科率领七千人马开进四川最北边的保宁府,军纪严明,兵不血刃,民无惊扰。八月份又占领了顺庆府,然后向西进军,逼近绵州(在成都府东北角,今四川绵阳市东)。

这时的张献忠已经知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撤离北京,退回陕西。他有些不屑的痛骂李自成:有本事去跟鞑子兵拼命,来四川跟我抢地盘算什么能耐!

他下令刘进忠固守待援,立即派定北将军张能奇带兵出征。

其实马科进军四川是李自成占据北京时确定的军事部署,那时张献忠还没有入川,但如今形势变了,仍抱着过时的军事计划不放,直接触犯了张献忠的利益,致使两支农民军兵戎相见,也确实是李自成的不智。

张献忠知道马科原是明朝的总兵官,投降李自成后被封为怀仁伯,授任四川节度使,是一员军事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将。对性情暴烈的养子张能奇,他有些不放心。

几天以后,张献忠留汪兆麟,张可望一文一武守家,带领张定国,张文秀两员虎将,决定亲自迎战大顺朝怀仁伯马科。

果然刚刚起兵,就传来了定北将军张能奇在绵州附近桃子园中了埋伏的消息,损失了不少的人马。马科占领了绵州城,分一半士兵守城,自己带领另一半士兵驻扎在桃子园,成犄角之势,并紧锣密鼓向民间征集粮食。

张献忠催动大西军加速前进,并派抚南将军张文秀领兵万余作为先锋直奔桃子园,自己则同安西将军张定国前去围困绵州城。

桃子园的大顺军寡不敌众,被张文秀一阵冲杀,溃不成军,马科仅率残兵千人由剑阁逃奔汉中府(属陕西)。

困守绵州的大顺军孤立无援,饥饿难耐,只好举白旗投降。

绵州一战,大西军大获全胜,张献忠命令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刘进忠四将乘胜追击,迅速占领整个川北。

张献忠高兴极了,下令将绵州改称“得胜州”,以庆祝这次轻松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