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上掉下个吴三桂(3)(1/1)

崇政殿内一片寂静,空气紧张得好像吹口气就能爆炸似的。

多尔衮的脑子在飞快地旋转着。

他知道今天自己的皇帝梦即将泡汤,但也绝不能让豪格这小子登上那个位置。怎么办?他的脑海里忽然掠过庄妃布木布泰那漂亮可人的面庞。庄妃的儿子福临活泼可爱,出生时头顶有一绺头发耸立不倒,人们都说这是“龙凤之姿”。想到这里,聪明的多尔衮忽然有了主意。他清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

“你们大家说的不错,我也赞成由皇子继位。既然肃亲王已经谦让退出,没有争夺皇位的的意思,那就立先帝的小儿子福临吧。不过他才刚六岁,还不会处理朝政,就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暂时辅佐,待他成年后归政。大家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这一提议,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家都愣住了。

济尔哈朗一听自己名列辅政大臣,一下子来了兴致,当即举双手赞成。

对于两黄旗大臣来说,只要立皇子就行,无所谓哪一个,只要是皇子继位,两黄旗就仍是天子统领的旗,他们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影响。

至于豪格,也哑巴吃黄连无话可说。因为福临是先帝的儿子,并且是正妻所生,比自己出身高贵。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干嘛要谦虚呀!都说“谦受益,满招损”,纯粹骗人,今天,都是谦虚惹的祸啊!

一场天大的危机就这样轻松的化解了。

睿亲王多尔衮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推举这样一个小孩子当皇帝,他仍然能够包揽大权,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等有一天,他的地位巩固了,条件成熟了,照样可以踢开小傀儡,自己当皇帝。

更重要的是,拥立福临,能够暂时团结各派势力,巩固满蒙联盟。否则,两黄旗与两白旗必然会兵戎相见,发生火并,国运蒸蒸日上的大清国就会四分五裂,毁于一旦,别说将来征服明朝,入主中原,就是如今在关外的生存也会面临严重问题。

妥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智慧,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睿亲王多尔衮用他的大局意识,高瞻远瞩,老谋深算,证明了他无愧于王爵中的这个“睿”字,无愧于皇太极授予他的“墨勒根岱青”称号。

在随后的日子里,多尔衮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手段毒辣,又拉又打,分化瓦解了两黄旗大臣与豪格的攻守同盟,八大臣中有四个很快投入多尔衮的怀抱,桀骜不驯的鳌拜,索尼等则被抄没家产,削职为民。不久,又找了个借口,将豪格在正蓝旗中的几个心腹处死,豪格则被削去王爵,废为庶人。

对于每天并排而坐的济尔哈朗,他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就不间断的打压他,让他抬不起头来。济尔哈朗还算知趣,第二年(1644年)正月初十,他当着多尔衮的面诚恳的对文武大臣们说:“今后如有什么事需要请示我和睿亲王的,都先去请示睿亲王。”

从此,睿亲王多尔衮站稳了脚跟,独揽了大权,并且由辅政王晋升为摄政王,更加无所忌惮了。

真正的多尔衮时代正式开始。

他雄心勃勃,意气飞扬,一心要建立辉煌的伟业。出兵明朝,占据中原,这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位前辈的遗愿,也是他的宏愿。

这时,他并不知道李自成已经攻陷了北京城。但是有一个人讲了一番话,坚定了多尔衮实现这一宏愿的决心。

讲话的这个人,是清朝开国史上功业煊赫的一位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