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苦斗(7)(1/1)

曾英很气闷。

拥兵数万,收复川东重镇重庆府,为大明打出一片天地,立下如此功劳,督师大人却只授予曾英副将官衔,对苦战叙州的杨展也仅仅同意恢复参将职务,而綦江人王祥才能威望不如曾英,可王应熊对他的信任,器重却远远超过曾英,杨展。

成都府东边中江,射洪(属潼川府)一带,痛恨张献忠残忍好杀的乡绅联合溃散的明军,共十几万军民,整饬甲胄,携带刀枪,凭借高山大川的阻隔,抗拒大西军,成为张献忠的心腹之患。

中江(今四川中江县,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和射洪(今四川射洪县)距离督师王应熊开府的遵义城有上千里,派人前去报告军情,请求封赏,却迟迟没有回音。

南明弘光帝虽然给予了督师大人封赏有功之臣的权力,可王督师唯恐封赏太滥,把官印捧在手心里,一枚也不愿意拿出来。对以前有官位的军官,王应熊仍称呼旧官衔,对其余的人员则统统称呼“义士”。由于中江,射洪的头领们等不来名正言顺的官位,缺乏必要的权威,因此十几万人马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各行其是。

这天,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原来在深山里发现了一位大明的王爷内江王,容貌英伟,谦恭有礼,令人肃然起敬。大家满怀喜悦,请求内江王主持军政,从此不再接受王应熊的节制。

内江王却表现得十分不情愿,再三推辞,军中的头领们跪地诚恳的一再请求,他才勉强接受了大家的拥戴。

山寨里为内江王修建行宫,选配妃嫔,招募太监,还挑选出一部分勇士组成御林军,保护内江王。

但内江王一登上主帅位置,却大刀阔斧,表现不凡。他很快设立官职,确定尊卑,训练军队,安养百姓,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无不妥帖。好一副保家卫国的气派!

大家都心中默念阿弥陀佛,顿觉幸遇明主,有了主心骨。

不久,大西军前来侵扰,寨中大将率兵抵御,结果战败。又一员大将出征,仍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回。山寨里开始人心动摇,惊惶不安。

连续的失利触发了内江王的英雄豪气,他决定亲自带兵出战,将士们深受鼓舞,摩拳擦掌,一往无前,一战就击退了大西军的进攻。山寨里欢声雷动,喜气洋洋。

大西军不甘心失败,更换大将增兵继续进攻山寨。内江王仍亲自挂帅出兵,冲锋在前,大获全胜,并生擒活捉几百名大西军战士,另招降一千余人。内江王亲自从降兵中挑选出数百勇士编入御营。

山寨里安宁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一天,探马来报: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亲自带领大西军主力来了。内江王并不慌张,传令全军全体集合,摆阵迎敌,准备跟张献忠拼个你死我活。

两军对垒,战斗开始不久,内江王的中军大营忽然躁动喧哗,乱作一团,其他各营也惊扰不安起来。

张献忠一看有机可乘,一声令下,金鼓大作,发动强攻,他自己拍马轮刀,冲在最前面。恰在此时,明军中军大营里的内江王也率御林军从里面杀了出来,见人就砍。

惊疑不定的山寨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禁得住这内外夹攻,像一群无头苍蝇似的乱跑乱窜,人仰马翻,死尸遍地,有的实在无处逃命,纷纷跳下山涧悬崖。只半日工夫,十几万人马一扫而光。

人们这才知道内江王原来是假冒的,是张献忠派出的奸细,目的就是要颠覆中江,射洪一带十几万聚众自保的军民。

得到这一消息的明军督师大学士王应熊后悔不迭,长吁短叹,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多功城,虽然动用智谋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消除了中江,射洪一带的心腹大患,但张献忠心中并不轻松,他现在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当初不派重兵镇守重庆,犯下的是一个战略性大错误。

就四川全局而言,重庆的战略地位甚至比成都还要重要。重庆位于全川江河汇合的总口,是四川水路交通的中心,又是当时生产发达,经济繁荣的地区。据《四川通志》记载,明朝末年向重庆一府征收来的田赋,便超过成都府二倍。失去了重庆,其实就等于丧失了大西政权后勤供应的主要基地。

张献忠派人将养子,抚南将军张文秀找来,心情沉重地说:“川南的杨展不足忌,重庆乃要害地,不可失!”下令张文秀率军全力收复重庆城,并派大将狄三品出征川南,进攻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