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612节(1/1)

“咳……”

徐东想了想,还是决定道出实情。

有些事情,假的就是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

“你爷爷小学都没毕业,怎么可能创下这么大的家业?”

“爸,你这是偏见。”

大宝不服气道。

“哼,你用脑子想想,这份家业如果真是你爷爷的,你爷爷为什么不传给你大伯,而是全部留给了咱们家?你大伯就算再没能力,也不可能一点都分不到吧?”

大宝瞬间呆住了。

他以前根本没往这方面去想,把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

徐东继续解释道:“你爷爷起家的昌明公司是爸爸出的启动资金,业务也是你爸帮忙选的,你爷爷后来管理能力跟不上,才特地聘请了你叶阿姨。

接下来,昌明公司遇上风口,生意越做越大,又是在你爸的建议下,顺便上马了可乐面包厂,就连当初的原料来源,都是你爸帮忙解决的。

至于新科海藻,更是跟你爷爷没半毛钱关系,这家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壮大,都是你爸一手包办的。”

“可是爷爷跟我说的不一样!”

“你爷爷是长辈,要面子,当然会夸张一些,你爸我之所以这么容易接手公司,只不过是从后台走向前台,其实一切都没变。”

大宝面露复杂神色,虽然感情上他更愿意相信爷爷,但理智告诉他,爸爸的话更有可能接近真相。

“爸,我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接你的班?”

徐东摸了摸大儿子的光头:“放心,这事说难不难,只要你老老实实上完大学,然后再去公司历练几年,等过了三十岁,爸爸就让你接班。”

大宝低头算了算,还有十四年。

“怎么还要这么久啊?”

“你以为是过家家啊,三年基层,三年中层,两年高层,已经很快了,你要是不想受苦,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徐东拍了拍长子的肩膀。

大宝一脸不情愿:“我要是不接班,那咱们家的家业怎么办?”

“你不接班,不是还有你二姐吗?我看她对商业也挺感兴趣的,这次如果不是政策突变,你二姐没准能晋升成为真正的亿万富翁。”

徐东意味深长道。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

“二姐?”大宝顿时感觉压力倍增,“爷爷跟我说过,老徐家的家业,传男不传女。”

“人家国外早就流行职业经理人了,你二姐为什么不行?在你爸这里,不看性别,谁有能力谁上。”

“爸,你说得是真的?”

大宝试探道。

徐东点点头:“爸爸跟你直说了,咱们家的所有家业,除了大庄园,其它的你们姐弟五人平分,记住是平分。”

“那我接班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有区别,他们的股份只有分红权,不能插手公司事务,你如果接班了,两家公司都是你说了算的。”

徐东解释道。

大宝终于满意了:“这才像话嘛!”

作为老徐家的长子长孙,爷爷从小教育他,要给弟弟们做榜样,要给姐姐们撑腰,要做就做最优秀的那个人。

他深以为然。

“你也别太自满了,抛开你二姐不说,咱们就说小宝吧!你相不相信,只要小宝认真创业,再加上爸爸的从旁协助,未来成就说不定还要超过你。”

徐东故意刺激道。

“呃,小弟确实很聪明,可他对赚钱不感兴趣……”

大宝终于露怯了。

“现在不感兴趣,不代表未来不会,爸爸教你一句话,勤能补拙,至于能不能接班,就看你自己努力了。”

徐东说完从一旁拿起头罩,亲自帮大儿子戴上。

“歇也歇够了,赶紧去表演吧,既然接下了这份工作,就要做到最好。”

“爸,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大宝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看着大儿子的背影,徐东不由得深思起来,大宝这孩子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肯吃苦、肯上进,守成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正是他需要的接班人。

果然是人越老越保守。

……

时间一去不复返,很快就到了七月份,雪梨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雪,已经出现了一些雪灾的苗头。

7月1日,可乐面包厂和新科海藻同时宣布停工停产,受此负面消息影响,两家公司的股价瞬间跌停。

一不留神,徐东的身家再次掉出了大夏富豪榜的前十名,而其它跟粮食生产有关的上市公司,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普遍都大涨了七八个点。

一时间,诸如“徐东忧天”、“付诸东流”、“徐东下台”的讽刺谩骂之语,差点刷爆了各大股票论坛。

徐东不以为意,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了,根本不在乎股民们的态度,想骂就骂呗,反正他身上又不会少一块肉。

接下来的半个月,徐东一心扑在了新科海藻的分基地选址上,大外甥女动作很快,已经筛选出了三大候选目标。

其中一处在本地,另外两处都位于昆仕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莫顿湾,从数量对比上就可以看出对方的倾向。

根据就近原则,一行人首先参观的是雪梨这边的候选厂址,就位于雪梨湾内的一处工业园区内。

这边的优点是基础设施良好,加上紧靠雪梨市区,能源供应充足;

缺点也很明显,厂区面积有限,只有区区三千多亩,而且由于地势原因,还有洪灾隐患。

其实三千亩也够用了。

只是缺少了储备土地,未来想扩建恐怕会非常麻烦。

徐东当场否决了这个候选项。

除了以上缺点,他最担心的反而是气候原因,北边纬度高,平均气温要比雪梨高多了。

虽然海藻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想要高产,最好是高温高热的条件,北边无疑更符合它的生长环境。

第七百一十一章 灾讯连连

两天后,徐东一行人乘坐“丽娜号”前往布里斯班,之前由于洪灾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两地陆上交通一直中断至今。

经过了大半天的航行,傍晚时分,目的地终于到了。

布里斯班官方对于此次投资相当重视,不仅提供了通行车辆,还派出了一位林姓副市长全程陪同。

“林市长,麻烦您了!”

“哈哈,怎么会是麻烦呢?我巴不得你们天天来。”林副市长随即提议道:“徐董,要不要休息一晚,咱们明天再考察?”

“不用了,在船上睡了一天,这会儿精神正好呢!”徐东笑道。

林副市长拍了拍脑袋:“瞧我这记性,还以为你们是坐客轮来的。”

“没办法,您也知道我们公司总部位于国内,买游艇也是为了方便往来。”徐东随口解释道。

“能理解、能理解……”

接下来,一行人便驱车来到了第一个候选厂址,此地位于莫顿工业区的最北方,紧靠大海,取水倒是非常方便。

马玲玲介绍道:“徐董,这块土地的面积约有7800多亩,不用另建输水管道,能节约不少成本。”

“地势太低了,万一遇到洪水怎么解决?”徐东担忧道。

“徐董请放心,工业区内建有好几条人工泄洪通道,而且布里斯班不是盆地地形,即便遇到大洪水,也不会出现雪梨那么严重的内涝。”

林副市长连忙安抚道。

徐东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附近有大型港口吗?分基地未来会有大宗货物往来,如果有港口,无疑会方便很多。”

“徐董,此地向北两百多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弗雷泽港,按照设计规划,它将是整个东海岸最大的港口。”

马玲玲插嘴回答道。

“最大的?最大的不是雪梨港吗?”

徐东好奇道。

按道理说,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人口数量,雪梨都是袋鼠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市,即便要建第一大港,也应该扩建雪梨港才对。

林副市长笑着解释道:“徐董您有所不知,最近几年海平面下降得有些快,现有的港口最多也就能使用个十来年,之后需要重建新港。

而弗雷泽港不同,它所在的费雷泽岛深入海洋,处在大陆架的边缘,建港条件优越,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原来如此,受教了。”

“林市长,我们可以自建一座小码头吗?”马玲玲插嘴道。

“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市里愿意帮你们去申请。”

林副市长当场承诺道。

“那太好了,谢谢!”

马玲玲兴奋道。

海运的成本可比陆运便宜太多了。

徐东同样很满意。

紧接着,众人来到了第二个候选厂址,它同样位于莫顿工业区内,位置非常靠南,此地原本是莫顿湾内的一座小岛,面积128平方公里。

如今沧海桑田,小岛变成了山峰。

“徐董您看,这片地方原来是住宅区,所以土地比较平整,面积总共有130多平方公里,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