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152节(1/1)

冯姐皱眉道:“小徐,咱不开玩笑了,好不好?”

“我没开玩笑,虽然鸡蛋没弄到,但我弄到了一桶人造牛油,你们要不要?”徐东没卖关子。

“人造牛油?这是什么东西?”众人纷纷掏出手机开始上网查询。

徐东介绍道:“这桶人造牛油是用鲸鱼的脂肪加工而成的,产地是毛熊国,质量绝对没问题。”

昨晚,为了验证人造牛油的安全性,徐东让老妈用牛肉煎了一份鱼排,然后喂给了马克和花花。

马克和花花吃得很开心,早上也没出现任何问题,徐东这才有了底气。

“小徐,你手上有多少这个人造牛油?”李科长闻讯而来,连忙问道。

“大概有100公斤。”徐东回答道。

之所以少了二十公斤,主要是预留给王阿姨和赵剑等人的,而且徐爸那边也要了十斤,卖了叶慧两斤,剩下的都半卖半送给了袁经理。

“好啊,足够咱们科室分了。”李科长满意道。

冯姐是女人,对价格最敏感,不由得开口问道:“小徐,你这牛油怎么卖?”

“冯姐,卖是不可能卖的,不过大家可以拿粮食过来换,我也不赚大家差价了,二十斤大米换一斤牛油,玉米粉是三十斤换一斤。”

白糖的价格是一千五,一斤牛油可以换三点七五斤白糖,相当于五千六百多块钱。

而眼下粮食的黑市价格,每斤玉米粉大致在两百块钱以下,普通大米是三百块钱左右。

从上个月开始,黑市的粮食价格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暴涨。

“啊,这么贵啊?”冯姐肉疼道。

李科长摇摇头:“老冯,食用油现在是有价无市,有得卖就不错了,你不买没关系,千万别埋怨小徐,他是真的没赚大家钱。”

“还是科长懂我。”徐东欣然一笑。

“嗯,给我留十斤吧,你婶子过两个月就要生了,营养跟不上可不行。”

“好的,我明天亲自给您送过去。”

有了李科长开头,其他同事或多或少的都买了两三斤,但凡家里有点条件,都不想苦了孩子。

同事们走后,徐东给向欣打了一个电话,老何做主,和李科长一样,一出手就是十斤。

至此,人造牛油总共卖出了整整四十二斤,还剩一百五十八斤。

接下来,曹处长要了五斤,苏主任要了八斤,他都一一做好登记。

午饭过后,徐东正在午休,突然接到李科长的电话。

“喂,李叔。”

李科长叹气道:“小徐,你卖牛油的事传到其它部门了,你心里最好有个准备。这牛油卖谁,不卖谁,你都要想好了,别得罪人了。”

“我靠,李叔,谁传出去的,我不是让大家保密吗?”徐东郁闷道。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自己好好琢磨一下吧!”

“别啊,李叔,还是你给我出个主意吗?”徐东哪里懂这里面的圈圈绕绕,只能向李科长求助。

李科长笑了笑:“也行,那你记好了,接下来不管谁来找你,你都要咬紧牙关说卖完了。我这边帮你联系一下各个领导,回头再把订单发给你,你按照上面执行就行了。”

“麻烦你了,李叔!”

“算不上麻烦,你这边还剩下多少牛油?”李科长问道。

“除掉曹叔和苏主任的,还有一百四十五斤。”徐东脱口而出。

“我知道了,回头等我消息吧!”

刚挂断电话,徐东的手机就立马响了起来,一看是陌生号码,但他还是接了起来。

不出所料,是公司人事部的一名员工,客套过后,对方直接表示想买两斤人造牛油。

徐东按照李科长的建议,直接解释已经卖完了,对面发了几句牢骚,倒也没有过份胡搅蛮缠。

再次挂断电话,这次他学聪明了,索性关机了,这样既不用浪费口舌,也不用怕得罪人。

可惜事与愿违,没了电话,人家直接找上门来了,整个下午,办公室里都是乱糟糟的。

第两百零三章 五千斤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徐东逃命似的奔出办公室,留下了一堆失望的人群。

这个“徐东”简直滑不溜秋的,好话说尽了就是不点头,就连漂亮女同事过来了都一样,还真是铁石心肠。

与此同时,科长办公室里却忙得不亦悦乎,李科长刚挂断廖总助理的电话,顺便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接着马上又拨通了财务部王经理的电话。

“喂,是王经理吗,我是安保科的李保国。”

“哦,老李是你啊,找我什么事?”

李科长怎么说都在电力公司待了几十年,属于典型的老熟人,公司上下基本上全都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我手下有个职员,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批人造牛油,据说产自毛熊国,是用鲸油加工而成的,不知道您这边需不需要?”

王经理立马打起了精神:“需要啊,你这边还有多少?”

“王经理,我这边只能给您凑出五斤。”

其实,李科长早就在心里划分好了标准,大领导廖总是十斤;经理级别的领导,每人五斤;剩下的处长和主任级别的,就只有两斤了。

至于科级干部和普通员工,只能说声抱歉了,实在是分不过来。

“多点不行吗?”

其实五斤牛油,已经超出了王经理的心理预期,但人都是贪心的。

“真的多不了,咱们公司这么多领导,我可不敢厚此薄彼,还请您多体谅一下。”

“你手下的那个下属是谁啊,能耐不小嘛?”王经理有意无意地问道。

李科长不敢隐瞒,也瞒不住,“他叫徐东,三十多岁,家里是开大公司的,可能是认识的人比较多,手里偶尔能弄到一些紧俏品。”

“徐东?嗯,这人我记下了,回头介绍给我认识一下。”

“一定。”

“好吧,五斤就五斤,什么价格?”王经理继续问道。

“咳,王经理,这东西现在只能用粮食换,你也知道眼下什么情况……”

王经理不以为意:“行了,你直接说怎么换吧?”

“大米是二十斤换一斤,玉米粉是三十斤换一斤。”

“倒是不贵,等下我把我家小区的位置发给你,你到了直接打我电话就行了。”

李科长立马答应下来:“好的,我这边三天没保证送到。”

“老李,这事谢谢你了!”

“王经理,您太客气了。”

……

回到家的徐东,趁着傍晚还有一点时间,分出了好几份的人造牛油,然后开着小货车开始挨家送货。

首先来到的是王阿姨家,这次他总算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张副区长。

“这就是你张阿姨家的徐东,咱们家之前的干虾就是人家送的。”王秀娟介绍道。

张凯伸出手和徐东握了握,笑着道:“咱们俩年龄差不多,以后我就叫你老徐,你也叫我老张吧!”

“这怎么行,你比我大,我还是叫您张哥吧!”徐东谦虚道。

“就叫张哥,叫哥亲切。”

王秀娟极力表示赞成,自家儿子虽说官位不小,但在有些事件上还真比不上徐东,尤其是吃食方面。

“好吧,随你。”张凯这人比较随和。

“张哥、王阿姨,我这几天搞到了一批人造牛油,我妈让我送一些过来给你们尝尝,不知道你们吃不吃的惯。”

王秀娟接过牛肉,好奇道:“人造牛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东西呢!”

“哎,其实就是用鲸鱼油加工而成的,和普通的食用油没什么两样。”徐东笑着介绍道。

“那这可是好东西啊,小徐,谢谢你了!牛油多少钱,阿姨给你转账。”王秀娟立马说道。

最近上面管得比较严,徐东也知道像王阿姨这样的人家,对于收礼是非常忌讳的,于是报了一个还算正常价格:

“那我收个成本价好了,一共十斤,给五万块钱吧!”

王阿姨立马转了账,然后拉着徐东聊了好一会儿的家常。

离开王阿姨家后,徐东又去了曹处长家,这次没待多久,最后带走了一百五十斤的玉米粉。

下一站是苏主任家,徐东还是第一次过来,苏主任一家三口刚好都在家。

“小徐,辛苦你了。”苏主任给徐东端过来一杯黑茶。

徐东连忙双手接过:“不辛苦,您这边距离我家不远,顶多半个小时的路程。”

“那感情好,以后多来串串门。”

“一定一定。”

喝完茶,徐东就离开了。

同时车上多了一百六十斤的大米,而且还是品质不错的东北大米。

徐东知道对方肯定是误会了,但他并没有挑明,对方愿意换,说明人家认可这个价格,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最后一站是赵剑家,徐东提前打过电话了,这次交易过程更快,前后不到十分钟。

送出十斤牛油,收获三百斤玉米粉。

赵剑这边属于众筹。

紧凭他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收集不到这么多玉米粉的,自从上级部门加强了监管,他们公司的内部福利几乎是直线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