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1/1)

好,坏了您老人家的名声。”阮大可笑了:“我这名声值个p。你也不用怕学不好,有我呢。”声气很是自负。

莫小白就跟着阮大可学医。

他记忆力惊人,悟性极高,一本医书在他那里没多少日子就烂熟了,连阮大可也难不倒他。他又跟着阮大可走东串西地行医,所有医案过目不忘,很快就能号脉开方了,有时他号的脉开的方教阮大可看了也一愣:“嘿,这小子,天生的此道中人。”阮大可渐渐地往外掏真货了。

莫小白对阮大可佩服到了极点,简直可以说是崇拜。尤其是阮大可弄的那乾坤混沌汤和神奇的r团,莫小白觉得是那么不可思议。关于乾坤混沌汤的来历,外界有种种传说,传得很玄,最教莫小白神往的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版本,说的是阮大可有一次夜里去罗锅屯给人看病,回来时独自走在山路上,被云峰山中一个修炼成仙的老狐邀至d中饮酒,因谈得投机,老狐便授他那药方,称此方乃是返老还童之仙方。这一说法出自镇中一个九十余岁的老头子之口,老头子瞪着两只灯泡样的大眼珠子说,他多年前一次上山拾柴曾见过那老狐,一身黑红的油毛,还冲他点点头呢。莫小白曾亲耳听老头子坐在街边的石板上,讲古般的演绎着这段传说,直把周围一班闲人唬得个个张大了嘴巴。前一段时间,小城人争说阮大可会见日本人小月千雄的故事,暖春阁里的种种浪漫被人们用离奇的想象力传播着,那情节被渲染上了浓烈的传奇色彩,故事里的阮大可视金钱美女如无物,着实地教莫小白赞佩不已。

老狐传方之说固然令人神往,但因其过于荒诞,莫小白自然不信。他以为,乾坤混沌汤必是前代哪位高隐为修身养性所研制,修合及服用之法也肯定和阮大可自创的大不相同,想必原本那药力比这要平和清淡得多,不可能是移情乱性之物。而那r团,莫小白却想不透了,他觉得那纯粹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就是说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尚无法解释,他从阮大可与王绝户的闲谈中得知,那乾坤混沌汤,特别是那神秘的r团,不单单可治男人的阳痿、早泄、性冷淡,其实是可医百病的,且疗效奇得很,阮大可还振振有辞地说了一大套平衡y阳、调整新陈代谢的道理。

阮大可嘱咐过莫小白,教他不要沾乾坤混沌汤,说年轻人服这药是能要了命的。药y莫小白抿过几口,甜丝丝的略有点说不出的香气,细品之后才觉出没有一种饮料能和它相比,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味道,再加上那种琥珀色的莹光,传说中的琼浆玉y怕也不过如此。莫小白相信师父的话,不敢服那药,只隔三差五地偷着抿两口,解解馋。那r莫小白没敢吃,只见光莹莹的跟小摊上卖的皮冻差不多,闻了闻,先是觉着腥,尔后便有一股清淡的药香直透心肺。莫小白觉着这中医太不可思议了,有太多的未知领域人类目前根本无法破解,他越想越好奇,就潜心地读阮大可指点的那些医书,虔诚地听阮大可为他传道、授业、解惑。阮大可见他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就平添了许多好感,几次当着别人的面夸奖他,知道他平素生活清寒,又不时地接济他些零散钱。后来为他找了一家诊所,一个礼拜上三天班,一个月下来有几百元的进项,也不误学医,还可获得实践机会。

阮红旗对这个小师弟也不讨厌。刚开始,阮大可曾在背地里征求她对收这个徒弟的看法,她显出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慢慢的,她知道了这个小师弟还写得来一手诗,便也不在乎他出身寒微,常常跟他计较一些诗艺上的长短。自然,在莫小白眼里,阮红旗关于诗的见解不过是小儿科,但他喜欢阮红旗的神态,她笑起来的时候很美。她埋下头专心一意读诗的时候,那披垂下来的一头黑发,那微侧的面庞,那文静乖顺的小女子模样,都教他怦然心动。有时读着读着,阮红旗会突然抬起头冲他一笑,那丰满而姣好的脸庞教他忍不住萌生出亲吻的欲望。“当你少女的笑靥于一瞬间盛开/当你忧郁的眉头于独处之际凝结/当你心潮起伏而面对我沉思不语/你知道我在想什么”。莫小白动心了。他知道阮红旗比自己大六七岁,可看起来,性格单纯、皮肤白净细嫩的阮红旗倒像比自己还小。

不错,莫小白对阮大可是崇敬的,对阮红旗是喜欢的,但内心深处又极其矛盾。莫小白师从阮大可,不能说没有投机心理。他难道不正是看准了阮大可的软肋才得以顺利拜在阮大可门下的么?须知,能成为阮大可的高徒,是许许多多小城人的梦想啊。而他对阮红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甚至每次来阮家之前都要将自己浑身上下拾掇得清清爽爽,这其中也不能说没包藏着良苦用心。他品得出,这父女俩心地都极为善良,从某种角度说,都有着孩童般的纯真,对他这个孤苦无依的外姓人,可说是没有半点隔膜与歧视,这父女俩平素对他,得体而不拘礼数,随便而不刻意亲热,视同家人一般。而在他心中的某个角落里,却时时游荡着一个幽灵,这个幽灵的名字叫作投机,或叫作功利。他的灵魂深处,时时地做着自我挣扎:忽而他感觉到自己是可耻的;忽而他又觉着这个世界不过如此——是的,人都是自私的,这难道不是当今社会最时髦的理论么?我怎么就不能也信仰一回?

莫小白毕竟写过诗,对“人”这种高等动物,是进行过“终极关怀”之类的叩问的。他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思来想去,仍脱不出吃喝玩乐四字,这四字已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囊括无遗。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没有了。而这四字的实现,惟一物可矣,那就是——钱。此阿堵物何法可得?途径千千万万,归结起来不外两类,一为劳力,一为劳心。劳力是要起早摸黑,出力流汗的,要像老莫头那样辛辛苦苦卖白灰,点点滴滴精打细算,那种原始积累的方式很耗人生命,是聪明人所不取的。莫小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想到要用那种原始方式去积累资金。他要做个劳心者,要走一条捷径。

他那双冷眼看上去有些漠然,其实很亮,跟随阮大可走东串西的时候,他从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一次,他随阮大可去省城出诊。病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叔叔是过去皇宫里的太监,据说伺候过慈禧老佛爷,当初老佛爷贴身养着几个男爷们儿自个儿用,内里有一个不知怎么就不讨老佛爷喜欢了,给赶出了宫外,那男爷们儿平时用着一把夜壶,慈禧教一个太监扔掉,太监留个心眼儿,就把这夜壶悄悄藏了起来。这个太监就是那老头的叔叔。叔叔死后,这老头一直用着这把夜壶。阮大可给他看病的时候,老头子把这事当闲话跟阮大可说了。过后,莫小白找到那老头,说自己喜欢收集文物,想买下那把夜壶,老头见是阮大可的徒弟,就犹豫着答应了。莫小白用一千元买回这把黑不溜秋s气哄哄的夜壶,一转手以一万元的高价卖给省城一个专收文物的老外。神不知鬼不觉的,也谈不上y损缺德。

没过多久,他听说一家私人诊所有张治牛皮癣的特效方,他又动了心。他知道,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牛皮癣是有名的疑难病症,那方子的价值是不用说的。可方子在人家手里,平白无故的怎么拿得到?于是他开始慢慢地访。他听说那方子原本是一个乡下老头的祖传秘方,一治一个准的,传扬开来,求治的人越来越多,价码也越来越高,渐渐地老头家里就有十来万的积蓄。那秘方连他那儿子也不传,是要等临死前才肯传的。后来一个外地的俊俏女子前去治病,老头却发现这女子根本没长癣,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就有了防备之心。经不住那女子三番五次地去,使出各种的手段软缠硬磨,老头自然也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就和那女子混到了一起。为长久打算,老头把这女子娶作了儿媳,两人照样明来暗往。单说这女子很有心计,把个老头哄得晕头转向,三两年的光景那点积蓄竟被这女子掏光了,连那秘方也糊里糊涂传给了她。这女子得了钱财和秘方后,不再理睬老头,和男人也离了婚,还告诉老头她原本就有一个丈夫在外地。待老头和儿子准备重整家业时,那女子领来两个自称坐过大狱的彪形大汉,竟不准老头再用那秘方在此地行医。那女子就和原来的男人从外地搬来,开了这家外科诊所。莫小白想,这女子原本就不义,我就是取了她的秘方又有何不妥?但他想了多日仍苦无良策。于是决定先接近那女子,再相机行事。于是就三天两头地去那家私人诊所。或是买点零星的外科药,或是和那女子东拉西扯地说几句闲话,以为并未引起注意。最后一次去,恰好诊所里没有病人,他刚想找个话题扯闲篇儿,那女子就冲莫小白笑笑,问:“是买药啊还是扯闲篇儿?”莫小白愣了愣,忙说:“我买药,我买药。”那女子上下看看莫小白,忽然说:“你是来者不善呐。”莫小白给吓一跳,小心赔笑道:“大姐说笑话,我不过是买点药嘛。”那女子冲里间喊了一声:“黑子,过来看看这人,又来了。”话音刚落,打里间抢出一个黑脸男人,手里提着把砍柴斧,奔到莫小白跟前,似笑非笑地说:“小子,你是欺负我没走过江湖吧?你踅摸什么来了?我看你是活腻了!”莫小白见势不妙,转身便走。走出老远还能听到那两个男女的笑声。

这次的历险教莫小白想起一句古语:兵不行险道。此后,他更加注意包藏自己。

莫小白审时度势,觉得人生还是不能靠侥幸冒险。他静下心来,重新自我定位,并给自己描绘了一幅人生蓝图,那就是,学得阮大可那一手高超医术,伺机获取乾坤混沌汤秘方。倘能如此,一生可以无忧了。而欲实现这一蓝图,抓住阮红旗是最关键的,因为那是阮大可的眼珠子。在以阮红旗为主攻目标的同时,再兼顾其他。他知道阮大可对丢丢视同亲孙女,他就常买些丢丢喜欢的吃的玩的小零碎。阮大可的病老婆子死后,他也格外地关注沈秋草,在沈秋草面前,总是恭恭敬敬姨长姨短的,很讨沈秋草喜欢。对阮红兵,尽量投其所好,那毕竟是阮大可的儿子,在阮大可眼里再不肖,可也连着心呐,血浓于水,这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对陈露则是敬而远之,一开始从她那双黑dd的眼睛里,莫小白就预感到他们之间一定会有故事要发生,他害怕,又期盼着,便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竟那么快就跌进了这个女人掘下的温柔的陷阱。好在他心思细密,众人面前,每次总能将陈露发送来的挑逗信息巧妙地敷衍过去,既不教陈露羞恼,还不教他人看出蛛丝马迹,自以为做到了天衣无缝。

他在阮家就这么多方地周旋着,居然游刃有余。

一段时间以来,他尽心尽意地跟着阮大可出诊行医,一有闲暇,就塌下心来读医书,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一派儒雅风度。不独阮大可、沈秋草、丢丢一班人喜欢他,弄得阮红旗也对他刮目相看,开玩笑地叫他莫教授,至于他跟陈露俩人背地里设局,几次三番要和她生米做熟,这其中埋藏的机心,阮红旗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这天,莫小白刚出阮大可家门,就见阮红兵从远处往家走来。莫小白有心与他结好,站在那里,等阮红兵走近了,笑着问:“哥这是去哪里了?”阮红兵显然刚喝过,带着醉意说:“在魏老二那里打了八圈,又跟几个哥们到红梅饭店闹一回。”莫小白笑着说:“要不咱哥俩再出去坐坐?我一直想请哥喝两杯呢。”阮红兵已是吃饱喝足,嘴里打着嗝儿,说:“兄弟的情我领了,下回吧。”忽然他想起了什么,便扯住莫小白,说:“你进来给你嫂子看看,她这几天身上老不得劲儿。”莫小白说:“要不还是找师父来吧,我这两下子还是半瓶子醋。”阮红兵一摆手:“我跟老头子,这段时间没什么话。就是你了。”说着扯住莫小白往屋里走。进了屋,莫小白见陈露歪在床上,看着冲他那一笑,果然是一副病容,不过那张病恹恹的笑脸很是妖媚,教他心中一动。陈露就问阮红兵又去哪里混来,听阮红兵说是和魏老二打麻将,又去了红梅饭店,就笑着骂他别教魏老二和潘凤梅两个妖精把魂儿给勾了去,阮红兵鼻孔里哼了一哼,说:“就魏老二那老脸也配勾我阮红兵?”陈露揪住不放地说:“你对潘凤梅可是真上心。”阮红兵又起誓发愿,说去红梅饭店纯属业务需要,不然,王绝户在那里一个人干坐着,给谁测去?自己这一家子的花销又打哪儿出?陈露还真教他给说得无言以对了,就招呼莫小白喝茶吃水果。莫小白望闻问切地走一遍程式,末了儿给陈露开了一盒丹栀逍遥丸,说李雪庸的老爹还等着他去看病呢,起身就要走。陈露见阮红兵在一边专心地翻着一堆名片,就一把抓住莫小白的手,说:“你再给我好好儿号一下脉,我吃那药能管用吗?”莫小白看着陈露那双发亮的眼睛,怕阮红兵见了起疑,赶紧又给她号了一回脉,才得以脱身。

在去李雪庸家的路上,他回味着陈露这个人,隐隐地感觉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在向他近。纸包不住火呀。他想,以后尽量少去她那里厮混,这个女人不管不顾的,一旦上了瘾疯狂起来,能将人连根都毁掉。

他去了李雪庸家,只老头子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莫小白简略地问着病情,老头子哼哼呀呀地跟他说。莫小白前几天听人说过,老爷子想讨老伴,还单单看上了魏老二,心里总躁得慌,夜里贪喝凉水,一来二去就病了,吃下阮大可几副药,看样子还没大碍。就照阮大可先前的方子略作加减,又给开了两副。莫小白一眼看见柜子上有只瓶子,里面的东西呈琥珀色,很像是乾坤混沌汤,就指着那瓶子问:“您老喝这汤到底管用吗?”老头子一听,稍稍有了点精神,说:“忒管用了,要不,小日本儿怎么能出那么大价钱呢。”莫小白点点头,说:“听说还是我叔从中牵的线呐。”老头子忽然啐了一口,气哼哼地说:“那也是无利不起早。这桩买卖要是做成了,他光牵个线就他妈能得五万。——你想想,他妈五万呐。妈拉个巴子的,还是朋友呢。”莫小白听了吃惊不小,这事他可是第一次听说,这——这可信么?李雪庸挣阮大可的中介费?不可能不可能,小城人谁听了都不会信的,谁不知道那两个人,多个脑袋差个姓罢了。然而莫小白渐渐地冷静下来,他在心里反问自己:“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是啊,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发生一些不可能的事。动物当中最难说清的就是人,事物当中最难说清的就是钱。自古以来就没人能说清楚这两样。人一旦和钱连在了一起,那么,可能的事就有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就有可能可能。莫小白对这种事宁信其有。于是他对老头子说:“这件事您老就不要出去说了,教人听见对李校长不利。”老头子又啐一口:“你还知道他是李校长啊,你没想想他拉的那叫人屎吗?行,这回我他妈放他一马,他小子再有下回,妈拉个巴子,我他妈给他满大街嚷嚷去。”莫小白相信老头子能干出这种事。老头子朝莫小白跟前凑了凑,又说:“还不光这,他小子喝了阮大可那汤,烧得不行,我几次三番劝他正经续个娘们儿,人家不听,拿学校里一个管敲钟的娘们儿砸垡子,祸害个溜够还不张罗娶。他小子是真他妈能作妖啊。”

面对红头涨脸的老头子,莫小白心中感慨不已:这爷俩,一个是阎锡山手下的老兵痞,满嘴的“妈拉个巴子”,一个是从教几十年的文化人,做得了平平仄仄的旧体诗,写得出一手漂亮的大字,可在一些事上,境界却有天壤之别,真真是教人不可思议呀。再是不可思议,莫小白也知道,其实这里面藏着人生的一个大题目,那就是——做人。这题目大得很,大到无所不包,上至元首,下至乞儿,概莫能外。莫小白心中似乎受到了某种震动。他不愿再去深究,就匆忙起身,告别了老头子,脚步却比来时显得有些沉重。

莫小白的医术越发的有长进,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眼下已经常常单独出诊了,个别病例的处置,常教阮大可刮目相看。起初,莫小白是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细啃张仲景及金元四大家,可最近阮大可却发现,这小子总爱捧着《石室秘录》、《d天奥指》之类的野书看,而且读得津津有味。莫不是他真的从中悟出了什么门道?特别是最近莫小白经手的两宗病例,教阮大可觉着既有味又有趣。

这第一宗,是抢救一个上吊自杀的女子。

女子是附近韩家沟村的,二十四五岁的小媳妇,总怪爹妈贪图钱财,给她包办个又老又丑的男人,心里就苦得很,偏偏不会闹,整日闷在心里,闷来闷去,就自己拿个裤带去上吊。莫小白去的时候那裤带已经教人解下了,女人的身子还是温的,可是家人和邻居不懂救治之法,又灌这又喝那的,差点毁了那女子。莫小白号完了脉,要了一根纳鞋底的锥子,朝着印堂、迎香、人中、承浆数x痛下针砭,三下两下,硬给扎过来了。又给围观的人讲说遇见这种情形时的解救之法,他告诫说解吊绳之前务必记住,先要用手裹了衣物紧塞住g门和n道口,方可解下吊绳,待把人放平卧下后,用手轻轻去揉脖颈上的绳印,再把那热热的j冠血滴些在嘴里,然后才好做人工呼吸,这样便可万无一失。又说,那上吊人的身子一定是温的才有救,若是凉的,任你是华佗再世也无济于事。莫小白说的这些,阮大可在经典医书上从未看到,他知道,这种为医经所不屑载录的旁门左道,必是莫小白从什么地方淘来的民间医术。咳,不管医经所载还是民间流传,能治病就是好法子。阮大可并不拘泥于经典。事后,他对莫小白经手的这一病案做了肯定。

还有一宗也奇,不过那招数阮大可在医书上是见过的。

病家是汪家堡的汪寡妇,是那个秃头校长的小姨子。好好儿的人,一天早上醒来,两只胳膊举着便放不下了,扳着又痛,吃饭都要人喂到嘴里。找到几个附近的医生,都连连摇头,称这种怪病听都没听见过,更别说怎么治。恰好莫小白也在汪家堡给人看病,那家人就去请他,他听了病情,不禁一笑,说:“要治也不难,不打针不吃药,且不用花费一个铜子儿。”莫小白去了汪寡妇家,先不提治病的事,稳稳当当地喝罢茶,却教汪寡妇的女儿到内室给她妈另换一条裤子穿。周围的人都觉得怪,在场的两个医生忍不住哧哧直笑,两个人小声嘀咕:“莫不是那条裤子上附了鬼魂吧?”秃头校长的老婆子也一脸的疑惑。汪寡妇母女俩进去没几分钟,莫小白站起身走过去,猛地就拉开内室的门——此刻汪寡妇的女儿正给她妈系裤带,还没系好。汪寡妇自来就怕羞,见莫小白拉门进来,她那高举的两只手忽地一下就落下来,紧紧抓住裤腰,张口就要骂。她女儿也要恼。莫小白忙说:“你们别骂也别恼,我已经把病给治好了,不信,看那两只胳膊!”娘俩一看都笑了。后来莫小白才告诉她们,他这是在治病,要的就是病人情急之中的那股猛劲儿。屋子里的几个人都把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秃头校长的老婆子一迭声地惊叹,那两个医生则满面羞愧,悄悄背起药箱走了。那女儿对莫小白说:“怎么不先给人说一声,也省得我们要骂要恼的。”莫小白说:“先说了怎么会灵呢,事先病人心中有了准备,到时候那胳膊还落得下来吗?”大家就都笑着点头称是。阮大可对这一招数的本身并不称奇,他奇的是莫小白的胆量,因为他知道,医书上载的未必都管用,特别像这种“邪招”一般的医生是不敢用的,你想,万一用得不灵,岂不是落下个老大的笑柄?以后还怎么行医?

这天午后,莫小白正朝阮大可家走,忽见红梅饭店一个打杂的女孩子从阮大可家出来,见到他,像见了救星似的,连忙喊住,说她们老板娘得了急病,阮大可又去了省城,便急三火四地教他快去看看。

莫小白不敢耽搁,跟着女孩来到红梅饭店。此刻的潘凤梅已是昏迷不醒,牙关紧紧地咬着,面部已有轻微的抽搐。情形是刻不容缓的。他先问了问情况,旁边两个女孩子颠三倒四地告诉他,说老龚在省城又找了一个小寡妇,就快结婚了,潘凤梅听说后上了一股急火,嘴唇一圈起了好些燎泡,老说恶心,抓心挠肝的要吐又吐不出。莫小白心里已将她的病情摸了个大概,他号号脉,那脉象极其洪大,而且一根弦似的绷得很紧,又掀开潘凤梅的舌头,见舌底一片青紫,明显的火毒攻心。他知道,这种病在民间也被称为臭番,属疑难杂症中最为凶险的,稍有差迟必死无疑。在这种病上,庸医不知误了多少性命。莫小白顾不得那么多了,教屋里两个看热闹的闲汉回避一下,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一支银闪闪的小扁刀,让旁边的女孩解开潘凤梅的上衣,便c起小扁刀在两r之间的膻中x上割将起来,直割得紫血淋漓,吓得两个女孩子紧紧地捂住眼睛。莫小白用药棉拭去恶血,取出一只瓷火罐,极娴熟地拔在膻中x上。过了一会儿取下火罐,只见x位上又是一摊黑紫色的恶血。莫小白嘱咐女孩拿来一只蒜瓣,用牙签儿将蒜芯通掉,蒜瓣中间就留有一孔,再朝女孩要一根细线,把蒜瓣缠紧系牢,留下一尺长线头,告诉那个胆子大些的女孩,教她把那只蒜瓣塞到潘凤梅的g门里,过半小时再扯着线头把蒜瓣拉出来。那女孩满脸通红,正要扭捏推脱,莫小白狠狠地瞪她一眼,说:“人命关天,还臊个什么劲?难道还要我去做这种事吗?”说完就走出了房间。大约半个多钟头,两个女孩子红着脸打里面走出来。莫小白进去一看,潘凤梅的症状已大见好转,只是屋子里充满一股奇怪的蒜臭味,知道那是打潘凤梅的肠胃中泄出的夹杂着火毒的秽气,就赶紧打开电风扇。临走,开了两盒清热除烦、解毒凉血的犀角地黄丸,又对两个女孩子叮嘱了一些个注意事项。

傍晚,莫小白再去红梅饭店时,见潘凤梅坐在那里和两个女孩子谈笑风生,正听其中一个女孩讲说着治病的经过。潘凤梅见莫小白进来,笑着说:“是莫神医来了,快请!”就教女孩子沏茶。莫小白说:“给我拿瓶可乐吧,我这一下午嘴里没味,淡得慌。”潘凤梅嘻嘻地笑:“是我那一顿臭p给熏着了吧?”

正说着,阮大可一脚踏进来,没等莫小白和潘凤梅跟他搭话,他先冲潘凤梅嚷嚷起来:“你说你这个人,老大不小的了,怎么还看不透个事?”显然,他已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所说的“事”,必是指老龚要娶那小寡妇,他的话外音是:“人家娶小寡妇,你着的哪门子急?”莫小白见此情形,跟阮大可和潘凤梅说自己还有点事,先走一步,急忙脱身要躲。阮大可对他说:“你先等会儿,我说几句话咱俩一起走,刚才你沈姨给拿去一只老母j,待会儿咱爷俩喝几盅。”莫小白只好重又坐下,不无尴尬地看着眼前的两个人。其实,阮大可自从与潘凤梅来往,根本就没瞒着莫小白。他早想好了,这事是瞒得了的吗?何况自己这个徒弟精得像申公豹似的。再说他也不耐烦将什么事情都掖着藏着,那个样子太累人。两个女孩也是精灵鬼,跟潘凤梅说一声要去洗碗,就快快地去了后厨房。这功夫前厅只有两个不相干的客人在那边吃饭,这一边只有阮大可、潘凤梅和莫小白三个。潘凤梅把自己还未动的一杯茶,推到桌子的另一端,拿眼睛示意阮大可坐下说话。待阮大可坐下来,潘凤梅情味复杂地咳了一声,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老龚虽说不济,那也是小二十年的夫妻情分,怎能说忘就忘了呢?”阮大可听了,就有些酸不叽叽的,声气也不大好了:“行,忘不了你就记着吧,啊?你就记它一辈子,一直记到死。可有一宗,你别真为他着急上火呀,那不值啊,人家搂着小寡妇恣儿得什么似的,你在这跟个老尼姑似的干熬着,值吗?啊?”潘凤梅默然无语,难得一见地抹起了眼泪。阮大可见此情形,说了句“你好生歇着吧”,就带着莫小白往家走。

一路上阮大可都没说一句话,莫小白以为他还在吃老龚的醋,却不料走到家门口,阮大可回头冲他说了一句:“潘凤梅这人不忘旧情,难得啊。”弄得莫小白一愣,一时间竟不知是应好还是不应好,无奈,便只好冲师父咧嘴笑笑。这一顿晚饭,阮大可、沈秋草、阮红旗和莫小白几个人都没什么话,只有丢丢叽叽喳喳的。一只j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堆零乱的骨头,一瓶伊人酒也被师徒俩喝得一滴不剩。沈秋草不禁笑道:“咱这是吃冤家呢。”阮大可看她一眼,说:“你以为你还不是冤家吗?”沈秋草哎了一声:“我怎么就成了冤家呢?”阮大可慢悠悠地说:“吃的不是你的老母j吗?当然是你的冤家了。”沈秋草方知是句玩笑,就不无娇嗔地横了阮大可一眼。

这已算得上是打情骂俏了。在潘凤梅那里,莫小白还稍觉惊讶,阮大可当着潘凤梅的面提起沈秋草送老母j,居然面不改色。而在沈秋草面前,说说笑笑又惯熟得像一家人。原本属于繁难棘手的男女情事,却举重若轻,涉险如夷。莫小白服了。

阮红旗平素吃凉不管酸,宁可看着老爹笨笨磕磕地下厨洗碗,也轻易不伸手。这会儿见老爹几杯酒下肚,和沈秋草那声色神态也不大像,便不去拾碗,及早地进了自己的闺房。

莫小白面对那两个老的言语调笑,装作若无其事,帮沈秋草拾掇着碗筷,心里面却在想:“看来,师父与沈秋草、潘凤梅两个关系都非同寻常,这两个女人当中,将来必有一人入主阮家,也就是说那乾坤混沌汤的未来主人非潘即沈,照此下去,他人绝无染指的可能。这样一来……”莫小白觉着,事态的发展与他从前所预想的很不一样,简直就是相去甚远,看来自己先前不过是在做黄粱梦罢了。多么可笑!多么滑稽!他仿佛看到自己曾经绘就的那幅所谓的蓝图正一片片地破碎,随风飞扬,散落于街角路边,成了任人践踏的烂纸片。其实,这会儿的莫小白也有了几分酒意,加之心绪消沉,不留神,啪的一声,失手打碎一只茶杯。这一声脆响,将他酒意惊醒大半,他忙收敛心神,滤去杂念,坐下来与阮大可和沈秋草说些家常,又借个由头去阮红旗屋里,打点起精神,批注他新近做的一首爱情诗,直到看着阮红旗用娟秀的女体辑入《莫小白诗抄》,消沉的情绪才稍有振作。

流连至很晚,莫小白才回那个私家诊所,顺路将沈秋草送到家。一进诊所,他才感到很累。躺在那张值班床上,睁眼望着屋顶,一点困意没有,直到子夜时分才迷迷糊糊睡去。

蓝图看来已不复存在。莫小白觉得自己先前还是太乐观了。一个人独处时,他的脸上常现出沉思的神情,一双眼忽闪忽闪的,冷冷地瞄着。

这天是周末,不是莫小白的值班日,但他还是去那家诊所转了一圈,见没什么大事,就来到阮家,不见阮大可,也没有丢丢的影子,只阮红旗在家,莫小白一问,才知王绝户得了一种怪病,阮大可一大早就去了王家。莫小白问王绝户得的什么怪病,阮红旗不吭声,再问,才红着脸告诉他:“听老头子自己说,脖子、手腕、脚腕,还有……还有……反正那些个地方都绕着圈儿地痒痒,痒急了就抓,抓挠得血糊糊的也不顶事,几夜都睡不成觉。”聪明的莫小白一听就知道,阮红旗羞于出口之处必是yj无疑。他听是这些地方绕着圈儿地痒,就明白这是走的肝经,一定是肝经郁火所致,你想,七十多的年纪了,肾y不足,以致水不涵木,加之他那孙子患有白血病,教他日日心神不宁,更不要说在省城那家黑公司闹出的风流笑话,不闹出点怪病才真是怪呢。莫小白和阮红旗说一声“我也去看看”,就往王绝户家赶。

到那一看,王绝户在床上躺着,阮大可正和他闲话,知道并无大碍。王绝户跟他略说了说症状,就有意地考问他:“你倒说说我这怪病是怎么一回事,该吃点什么药,我倒想看看你师徒俩招法一样不一样。”莫小白一板一眼地解说着病因病理,最后说:“也不用特别的药,吃几粒龙胆泻肝丸应该就可以解了。”王绝户看看阮大可,噗嗤一声笑了,说:“你们俩真是天配的师徒,不单病因病理说得一毫不差,就连吃的药也无二样。”说着指指那边桌上的一盒药:“看看你师父给开的药吧。”莫小白站起来一看,正是龙胆泻肝丸。坐了一会儿,莫小白听他二人说的无非是些陈年往事,并无新意,就起身走了。

莫小白不在,阮大可才向王绝户夸奖道:“这小子不赖,那医道比我年轻的时候还老到。”想了想,又问:“你看,人还不错吧?”王绝户知道他问的已不是学医,是问做女婿,就沉吟不语。再问,王绝户便含混地说:“是个不错的郎中。”阮大可怪老友跟他打糊涂语,又问:“是个好徒弟么?”王绝户不好躲闪,只好说:“也算是。”阮大可说:“什么叫‘也算是’?”王绝户说:“这小子的医道是人人都认可的嘛。”他只说医道,偏不去说人品。阮大可不耐烦这样藏藏掖掖地说话,便直截了当地问:“那么,要说做我的女婿呢?又当如何?”王绝户闭目有顷,尔后缓缓地说:“自古以来人事可料,天意难问。这件事你原本问过我一回的。实话跟你说吧,我见他面上总罩有一团黑气。不过……”顿了顿,他又说:“不过这团黑气影影地看不大清,唉,许是我老眼昏花看差了吧。”其实,他是看得很清的,这年轻人多的是心机,缺的是品性,只碍于老友情面不便说破罢了,因他看得出,这桩婚姻虽未必成得了,可老友总存着那份心,那么,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此外他还有另一层考虑。他这路人看一个人常常是这么一种眼光:假定一个人的品性有缺陷,未必就样样不行,譬如莫小白吧,他虽看出此人品性不端,但未必就不能做阮大可的徒弟,也未必就做不好阮大可的女婿。再往远了说,历史上,大j曾国藩一生心机用尽,杀人无数,但他极重孝悌之道,不废儒学,以诗书传家,许多出自他口中笔底的训诫之辞已成为后世修身治家的格言。这不是一个活样板么?大j乎?大儒乎?谁又辨得清?说到底,就天地而言,乃一大混沌,就一个人而言,则可视为一小混沌。我本混沌来,还从混沌去。许多事还是不说的好吧。阮大可见王绝户不再言语,那副沉潜的面容似乎此刻已神游象外,便油然想起他常说的两句话来,一句是“要参破”,一句是“顺天意”。他知道王绝户喜欢中庸之道,总不爱把话说尽,把事说绝,刚才听他说得模棱两可,也就不再将莫小白的话题继续下去了,他自宽z慰地想,对这个徒弟,还是多从好的地方着眼吧。

王绝户身体不适,已好几天没去红梅饭店坐堂。趁此机会莫小白又去了王绝户家。他是仍惦着向王绝户学易,哪怕学些皮毛,以后自悟也好有个门径。

他知道,这老头子自打出了那宗风流韵事,就不大愿见人,心里总积着一堆懊恼。尤其是傻哥不知打哪听来了一段歌谣,犯了浑劲便朝王绝户直着粗嗓门吼,那辞句是:“大妈妈的咂,狗尾巴花,落配的凤凰,老黄瓜。”这歌谣是哪个闲人特地为王绝户编排的,其中有何微言大义,“大妈妈”又究竟确指何人,没人说得清。可恼的是,傻哥常常见了王绝户就自管扯了破锣样的嗓子穷嚎,薅恼得老头子一阵阵心神恍惚。傻哥本与他很说得来,可这半傻不的人一旦犯起浑来,还管你什么人情道理?还认你什么王天佑李天佑?后来,不独傻哥常常见了他吼,连不谙人事的小丢丢抓到他的人影,也尖了嗓子追着他念那歌,有时竟一直尾随着追到他的家里,教他哭笑不得,却又无法。莫小白很是同情王绝户的境遇,仗着老头子对他医道的认可,便三天五日地以探望病情为名,去老头子那里东拉西扯,往往先是谈医,慢慢地就转到易上来。

这几天莫小白认真看过几本易书,今天他可谓是有备而来,因此上谈话就多少显得深入些。也是王绝户久旷知音,一肚皮的命理精微任其闲置,常常滋生出“恨无知音赏”的寂寥与感慨,这番见莫小白竟大略听得懂他那套金木水火土,便拉开话匣子,和莫小白摆起了龙门阵。他这么一摆,将莫小白吓一跳,那些个差不多都是他闻所未闻的,相比他肚子里那点东西,一个好似深不可测的汪洋大海,而另一个就好似清浅的小河沟了,一句话,没法比。莫小白听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易学这门古老神秘的学问已成显学。眼下他不知道,王绝户这满肚子东西,在那些国家和地区当价值几何,他想,若展示出去,也许会引起那个世界的极大轰动吧,说不定这老头子会被人当作神供起来呢。但现实是,用不了几年,老头子这一堆货色就会随他进入棺材,虫吃鼠咬,慢慢腐烂,最终湮灭于世上,而此后,如王绝户那些掷地有声铛铛作响的真货色是绝难再现的了。莫小白认定,那些货色可遇不可求,是属于空山遗响之类的东西。

有一事莫小白不大懂:像王绝户这样d明事理的人,怎么会堕入那等低劣的风流圈套?再退一步说,即便一时情急堕入其中,怎么还会这么长久地陷于烦恼不能自拔呢?他不是爱讲个“参破”吗?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他硬是参不破?古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惟这一“明”字世人难以做到。老头子是智而不明啊。看来,诸如“英明”、“贤明”、“圣明”这些赞美词不是随便谁都可承当的。

莫小白静静地听王绝户为他讲易。讲得累了,两个就说些闲话。莫小白见桌上也放有一瓶乾坤混沌汤,便笑着问:“那汤您老也常喝?”王绝户说:“喝是喝,只是怕勾动相火,一天就抿那么一小盅。”莫小白说:“上了年岁体弱火衰,正该稍稍加点量才行。”王绝户淡淡一笑:“我这破鼓还禁得起那重槌?”两人说着话,不觉已快到午饭时间,莫小白冲王绝户一笑,说:“您老人家稍等等,一会儿咱爷俩闹它两杯。”就出门去张罗酒菜。此时那黄脸婆已于半月前过世,只老头子一人惶惶地度日,正乐得有人陪他饮酒谈玄,便挣扎着起身等莫小白的酒菜。

时间不长,莫小白手托着些熟r酒果等物,兴冲冲地回来了。王绝户又告诉他厨房里尚有几样现成的小菜,莫小白过去一看,却是油煎豌豆、糖浇花生米、盐渍雪里蕻、辣拌酸白菜、酱姜丝、五香豆腐丝,不禁乐了。紧接着抹桌寻碗,切r斟酒,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