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川人负我(1)(1/1)

四川文运尽矣。

张献忠举起了屠刀,他选中的第一个目标是儒生。

其实对四川的读书人,张献忠早就动了杀机。上一年他率军与大顺军将领贺珍,马科汉中大战时,截获了成都秀才颜天汉等人私通李自成的书信,就认定四川的读书人是不会跟大西国一条心的。

老童生熊炳年近耳顺,来成都参加科举考试,竟在考卷上讽刺“老万岁”是井底之蛙。他说“西蜀一隅之地,游其中者如井底蛙,不足以大有为也”,气得张献忠暴跳如雷。

其实熊先生的意思是希望“老万岁”功高天下,富有四海,奋发有为,再接再厉,不能得到巴蜀就志得意满,不求进取。

随军有一位武举人武大夏,被张献忠授予都督职务,但他眼见张献忠的所作所为,竟私下对人说:“大丈夫不可无博浪一击!”

博浪沙是秦朝末年张良聘请大力士企图刺杀暴君秦始皇的地方,大力士投掷出一个120斤的大铁锥,把一辆马车砸得粉粉碎。武大夏将张献忠比作秦始皇,张献忠尚无异议,但把自己比作足智多谋的张子房,那就太令人痛恨了。

如今,叛乱的浪潮席卷四川大地,各地官绅百姓展开了对大西起义军的再起义,而每一处起义的硝烟里,都活跃着读书人的身姿。杨展在犍为扯旗反叛的时候,秀才张文灿,罗文灿在叙州起兵响应。顺庆举人邹简臣与当地豪杰联络,竖起一面“中兴”大旗,几天时间竟纠兵数万,攻陷了顺庆府十几座城池。

川人负我!

川人负我!

必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张献忠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左丞相汪兆麟。

汪兆麟(有的史料称做“汪兆龄”)本是桐城世家子弟,三十多岁,因为犯事被投进监狱。在狱中他耳闻张献忠大军驰骋江北,逼近桐城(今安徽桐城市),就联络狱中的死囚犯一百多人,杀死狱卒,越狱逃跑,投奔张献忠。

从此他为张献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陈说图王定霸之策,张献忠喜得良才,朝夕相处,言听计从,并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汪兆麟自然感激,从心底崇敬老万岁,又有些畏惧做事强势的老万岁。见老万岁征求他的意见,他早摸透了老万岁的心思,就迎合说:

“农,工,商,士谓之四民,士乃四民之首,乡绅秀才以及僧人道士医生术士等人,都是老百姓信仰敬佩的人物,老万岁可以再设科举,假托遴选真才,将他们都调赴成都,一网打尽。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如果鼓动作乱之人都杀光了,百姓虽多,但各怀私心,自保家门,也就闹腾不起事来了。”

张献忠一听,击掌叫好,立即传旨:“朕因两科无人,今开设“特科”取士,以网罗文武全才,故调集全川士子,到京应试。若有一人托故不入京,本人剥皮,全家处斩,邻里连坐,地方教官砍头。”

所谓“特科”,就是在“常科”之外的加试。大西国去年秋季,今年春季都已举办过科举,现在老万岁格外开恩,在“常科”之外特别增加一次考试录取机会。

在老万岁严令威逼下,四川的士子不敢怠慢,收拾行李,带上僮仆,争先恐后,星夜赶奔京城,住进成都城西郊的青羊宫里。

青羊宫南面是百花潭和武侯祠,西有杜甫草堂,东临二仙庵,风水极佳,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道观。

大西国大顺二年(1645年)十一月,一万七千名考生齐聚青羊宫。

张献忠派人出示新制的一面黄色大旗,长宽各有一丈开外。他要求考生在上面书写一个“帅”字,必须一笔完成,字体占满黄旗。

这道考题可难倒了四川的莘莘学子,大家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小个子考生欣然上前,自告奋勇,当仁不让。只见他用一大捆茅草绑成一支两米长的大毛笔,让人抬来一个大瓦缸,里面贮存墨汁,然后把毛笔扔进瓦缸里浸泡。

浸泡三天三夜后,这天,他用力将笔从瓦缸里提了出来,大喝一声,双手运笔,全身使劲,奋笔疾书,一气哈成,在黄旗上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帅”字,字体饱满,挺拔有力,史书上的说法是:“雄劲绝伦”,“不爽毫发”。

在场的人全都怔住了,嘴张开半天合拢不上。老万岁张献忠也看呆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大睁着眼睛询问这名考生的籍贯姓名。考生的回答是:

“夹江县王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