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部分(1/1)

功能 和 功能!杨龄心中有鬼,更不愿意一直留在黄忠和刘磐的身边,那当然是怕待会儿事情败露后,被黄忠一刀砍死,那就不值得了。

故此,黄忠和刘磐还未行动,这杨龄便带领本部人马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生性忠厚的刘磐生怕杨龄有失,当然紧随其后。

黄忠本来对这件事情还有少许怀疑,但是一见杨龄的态度,那少许的怀疑,马上不翼而飞,也带领本部人马杀进孙策的大营。

当然还是存在着少许试探之意。

不过在进入到大营之后,就看见许多孙策的士兵睡眼惺忪地从大帐中出来,显然是全无防备,在看见眼前的景象后,马上惊慌失措起来,来不及拿起自己的兵器,便衣冠不整地作鸟兽散状四散奔逃。

这个时候,杨龄早已经深深地“杀入”到孙策大营的中央,全无半点顾忌。

至此,黄忠完全放下心来,想要全身心的享受杀戮的痛快。

孙策大军的士兵看样子都认识他,故此才一见黄忠,都纷纷躲开。

黄忠便轻易地来到了孙策大营的中心地带。

谁知道才进入到大营的中心地带,在四面的大营中便涌出了许多铠甲鲜明的孙策军士兵,人人手持强弩,一阵s杀后,黄忠身边的士兵全都变成了刺猬,再无半个活口。

黄忠这时才觉得有点不妙,连忙一边用刀漫不经心的格挡着向自己飞来的弩箭,另一面又开始寻找出路。

只看见东南面有一个缺口,心中大喜,便策马向那个方向冲杀而去。

这时候,一群手持长矛的孙策军士兵才加入到战局中,一见黄忠要突围,连忙悍不畏死的冲杀上来。

黄忠当然不怕眼前的这些人,以他武功,即便是在百万军中,哪些是要来便来,要走便走的。

黄忠之所以想要突围是因为发现眼前的事情不对,他急于回长沙城,生怕长沙城有失。

看着孙策的士兵不知死活的冲了上来,黄忠动了真怒,刀光闪烁处,孙策大军的士兵纷纷倒下。

没有人可以阻挡黄忠片刻。

转眼之间,黄忠便已经杀到了那处缺口,才要飘然离去,岂知出现两名士兵横起了绊马索。

黄忠弓马娴熟,这点小事当然难不住他,他轻轻一纵马,便跃了过去。

黄忠虽然人还在半空中,但是心却沉了下去:万一自己战马的落点下面乃是一处陷阱呢?

果然如黄忠所料,他胯下的战马在四蹄着地的一个瞬间,突然间马失前蹄。

黄忠连人带马跌倒那陷阱中。

当黄忠好容易从跛了脚的战马上下来的时候,就听见有人用平淡的声音在自己的头顶上说久候他了。

黄忠愤然抬起头来的时候,就看见一个二十岁刚出头,一张脸英俊得不像是人间所有的青年男子正微笑地看着他。

这人当然是周瑜。

谁也想不到,日后孙策手下的左膀右臂、最杰出的谋士和最出色的武将竟然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

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这个时候,已经杀到了孙策大军北营想要支援所谓的苏飞大军的刘磐也发现了不对。

因为到了这里之后原本正在混战的军队突然不约而同向自己冲杀过来。

刘磐遮掩不住,连忙领军撤退。

在杀开一条血路之后,满身是血、身心俱疲的刘磐才来到了长沙城外。

可惜他看到的不是迎接他的笑脸,而是一阵无情的冷箭。

刘磐才要在城下质问为什么,却看见是孙策和韩玄施施然站在了城头上,谈笑风生,宛如多年好友,身边还有杨龄和陈就。

刘磐就算是再笨,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万般无奈下,唯有含恨带着残军向刘表封给自己的养老之地攸县逃跑。

不过他的行踪早已经被周瑜料定,毕竟有杨龄这深悉刘磐底细的内鬼在,刘磐身上有多少根毛都被周瑜算计得清清楚楚。

故此刘磐才逃出去不远,便被周瑜埋伏下的程普大军所伏击。

刘磐被生擒活捉。

长沙城落入到孙策的手中。

经此一役,荆州被拦腰截成了南北两段。

虽然荆州还有大部载刘表的手中,但是孙策却因此势不可挡起来。

第二个有潜力可以对抗太史慈的势力出现了。

第二部 天下 第十卷 第六章 黄忠

长沙一战,孙策军声名大振。

大破苏飞、两用反间、诱敌出城、智赚长沙、巧擒黄忠、伏击刘磐。

这一系列的计策环环相扣,可谓是妙到毫巅。

正是这一战,使得周瑜在孙策军中的地位飞速提升,甚至达到了令所有人顶礼膜拜的地步,在孙策军的眼中,周瑜简直就是军神。

原本因为周瑜的年纪和出身而对周瑜甚为轻视程普、朱治等人至此无不对周瑜心服口服。

“有周郎,荆州万里不可防!”

孙策军中开始传颂着这样的话,而随着孙策征战的脚步的开拓,周瑜的美名开始越传越广。

不过周瑜现在并不关心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现在只有一件事情要做:收服黄忠。

自从捉住黄忠,孙策一只对黄忠以礼相待,并且对黄忠的自由不加以限制。

不过这个黄忠对孙策丝毫不予理会,面对孙策的殷勤,黄忠不但不予理会,往往还横眉立目。

为此,孙策大为头痛。

孙策手下的众将看到这种情况纷纷为孙策抱打不平,祖茂这粗汉更是喊打喊杀,说是要宰了黄忠来给黄忠下酒。

那结果当然是找来了众人的一阵白眼儿,用脚趾头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即便是十个祖茂也不会是黄忠的对手,当然,比谁更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一项除外,因为在孙策军中,说到自以为是,祖茂他老人家要是自认第二的话,那时没有人敢认第一的。

周瑜却故意袖手旁观,让孙策干着急。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把孙策的焦急完全的展现在众人的眼前,这样才可更好地表现孙策求贤若渴的心情。

在看到孙策一付为了黄忠而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的模样之后。周瑜也知道自己不能玩得太过火,便劝慰孙策,告诉他这事情并非没有回旋的余地。

孙策知道自己这个生死结拜的寒门兄弟从来都是每言必中,不作虚言,更不会说一些安慰的话语,当然是大喜过望。

周瑜要孙策放心,因为他早已经算准了黄忠此时的心态。

黄忠乃是忠义双全之辈,作为刘磐的的属下,黄忠不可能看着自己的主子还在监牢中关押着,而自己却在外面逍遥快活,甚至投降给自己的敌人,这种事情打死黄忠也做不出来。

所以可以肯定,刘磐身死之日,就是黄忠自杀之时。

现在黄忠在这里既不投降,也不离开,那当然是在等刘磐的最后结果,早做好了坦然就义的准备。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

难怪周瑜一只不让自己杀掉刘磐呢!原来竟是因为黄忠!

孙策也是一点就透的人物,马上就明白了周瑜的打算是要用刘磐的生死换得黄忠的投靠。

虽然孙策很想杀掉刘磐,毕竟这个刘磐乃是刘表的侄子,但是为了黄忠而放过刘磐,孙策还是愿意的,毕竟他的生死大仇在刘表身上,和这个刘磐关系不大。

更何况若是自己用放过刘磐而换得黄忠的不死和效忠的话,那么这件事情一旦传出去,那将会使得自己在荆州获得更广的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孙策担心这个黄忠会得寸进尺,趁此机会要挟,要求自己日后在攻破荆州,擒得刘表之后也放刘表一条生路,这件事情自己可不能答应。

周瑜劝孙策放心,他认为黄忠即便是提出这个要求,也不过是想要试一试而已,不会坚持的,而且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自然可以封住黄忠的嘴,更会令他心服口服。

孙策闻听此言,登时放下心来。

两个人又商议了一番,便联袂赶往黄忠的住处。

才到门口,两人向黄忠府上的家丁报上姓名,表明了要看完黄忠的来意,谁知却被告知黄忠此时正在后花园练刀。

孙策和周瑜对视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了失望,正准备告辞,却被那家丁拦住,让两人进去。

其实孙策来了这许多回,黄忠家里的人早就已经认识了他,这个家丁还对孙策说黄忠早有吩咐:若是孙策将军来此,没有必要阻拦,因为这长沙城都已经是孙策将军的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黄忠府邸?那当然更是来去自如了。

孙策和周瑜相视苦笑,他们当然听得出黄忠话中的讽刺之意。

随后,孙策和周瑜在那家丁的指引下来到了黄忠府邸的后花园。

当他们看到眼前的场景后大吃一惊。

在他们的印象中,黄忠这刀法的绝世强者若是练起长刀来,那还不得有一种大雨将至,石破天惊的惊人感觉?

只怕一个小小的后花园不够黄忠挥洒。

谁知道那在战场上被黄忠挥舞得如同天马行空不留痕迹的长刀此时正在黄忠的怀中隐约跳动。

黄忠正在用自己的那把普通长刀雕刻自己左手拿着的一条木块儿!

那把笨重的长刀在黄忠的手中变得无比的灵动,只见黄忠的右手握在那长刀刀柄的上端,那长刀的长长的刀杆则斜垂到地面上方,那刀杆的尾端只差分毫便会碰到地面。

黄忠雕刻那木条的手法极为熟练,那柄长刀在他的手中好像一个草g儿一般轻巧,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味道。

那黄忠的诡异和飘逸并重的玄奥手法使得那柄长刀在那不可思议的高速中有一种娴雅弥漫其中,渐渐地形成了一片淡淡的刀光,笼罩在了那木条之上。

最令人惊骇慕名的事情是不管黄忠手中的长刀怎么变换角度,那长刀的刀柄都不会碰到地面,发出一丝一毫的响声!

只看见细细的木屑在不断地落下。

才一会儿工夫,黄忠手中的木条便在黄忠神乎其技地雕刻下变成了一个小人儿!

孙策和周瑜本身都是高手,见了黄忠这神乎其技的手法,脸上立时浮现出了惊骇欲绝的表情。

这个黄忠的武功当真是深不可测!

再一次,在他们的心中泛起了无可与之匹敌的无力感。

黄忠早听见后花园外面有脚步声响起,却连头都未抬,放下了手中已经雕刻好的小人儿,然后又从旁边拿起一个小小的木条,再一次雕刻起来。

孙策和周瑜这才注意到,原来在黄忠的身边还有很多用木条雕刻成的小人。

那名家丁显然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在领两人到此之后便悄然退下了。

周瑜和孙策来到黄忠的身边,站在那里默然不动,忘情地看着黄忠魔幻般地把那木条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

好久,黄忠才停了下来,抬起头来看向两人,一脸的平静。

孙策微笑道:“黄将军好身手!孙策佩服。”

黄忠还是不声不响。

周瑜的眼睛却落到了黄忠雕刻的小人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小人竟然被雕刻地完全一样!

周瑜强压下再一次泛起的强烈震撼,与此同时却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小人儿的样子都和黄忠很像,但是却是一个少年人的模样,只是瘦弱不堪。

这个人是谁?

周瑜的脑际电光火石一般闪过一个人的名字:黄叙。黄忠的儿子。

原来如此!原来黄忠正在雕刻地乃是自己得了重病的儿子黄叙。

看来想要从容就死的黄忠并非是一无所恋,他在担心自己死后谁人来照顾自己的儿子。

周瑜心中闪电般地冒出了一个主意,对于收服黄忠更有把握了。

想到这里,周瑜对黄忠微笑道:“不知道黄忠将军何时离开长沙?”

黄忠把一双虎目望向周瑜,眼中杀过深刻的杀机,他当然知道自己有今日的遭遇这周瑜乃是罪魁祸首,淡然自若道:“有劳周瑜先生挂问了,黄忠不会离开长沙的。”

周瑜毫不在乎黄忠对自己的仇恨,微笑道:“黄忠将军果然是忠臣,原来想要陪着自己的旧主刘磐一起命丧黄泉啊!”

黄忠闻言大为惊讶,没有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然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竟不由自主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瑜若无其事道:“若不是为了刘磐,我们两人现在还能这么完好无损的站在黄忠将军的面前吗?只怕早已经血溅五步了。”

黄忠一愣,沉默下去。

的确,现在自己不肯离开长沙,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随刘磐慷慨就义,另一个目的当然是伺机报仇。

但若是为了报仇的话,现在害自己身陷囹圄的两个罪魁祸首就在自己的面前,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却没有挥刀杀了两人,以对方那惊世骇俗的智能,当然知道自己不是为了报仇留在长沙的了。

面对黄忠的沉默,周瑜突然道:“我看黄忠将军还是准备准备,收拾一下行李随刘磐大人离开长沙吧。”

黄忠闻言,蓦地抬起头来喝道:“你说什么?”

周瑜又把话重新说了一遍。

黄忠的虎目中一片四溢的神采,精光闪烁不定,看着眼前的周瑜,沉声道:“周公瑾,你别以为这一套可以收买我黄忠!”

周瑜先是一阵大笑,然后木无表情道:“黄忠将军,我想你弄错了一件事情。”

黄忠听着。

周瑜冷然道:“我周瑜是个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既然我周瑜辅佐孙策将军,那就要帮助孙策将军达成他的梦想,孙策将军此次进入荆州,一是为了报仇,二是看中了这荆州六郡乃是可成大事的地方,所以这荆州是势在必得,你黄忠乃是荆州第一战将,既然不能为我军所用,杀掉你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有说错吗?”

黄忠冷哼一声,没有接茬,但是在心中却知道周瑜说的乃是实话。

周瑜见黄忠这副表情,心中好笑,表面上则还是严霜照面,对黄忠冷然道:“可是我的这个建议被我家主上阻拦多时,他始终敬爱将军,对将军的人品和武功赞叹不已。虽然韩玄也和我家主上合作,但是却对其为人十分不屑。”

黄忠的神情一动,还是不出声。

周瑜眼中闪过精光道:“我家主上对将军不肯归降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每天长吁短叹,这才来问我原因,我当然知道将军心中所想,可是黄忠将军知道吗?当主上得知将军竟然为了刘磐而要自杀的心意之后,竟然说要放了刘磐,还说为了将军这种不世出的英雄日后依然能够在沙场上叱诧风云,他宁愿放弃当初为报父仇而发下的要尽诛刘表族人的誓言。可笑我家主上这番良苦用心竟然被将军认为是收买人心!真是可叹可笑亦复可悲!”

周瑜的这一番话说得黄忠脸上流出一丝感动,旋即便收了起来。

黄忠的这一变化当然瞒不过周瑜。

周瑜又作出愤愤然的样子道:“反正我家主上言出必行,我当然会执行主上的命令,不过我请将军以后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黄忠听了周瑜的话竟然低下头去。

周瑜见到这种局面,知道黄忠对孙策已经有了感激之心,只是碍于面子,所以没有办法开口罢了,便装作十分疲劳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轻轻揉按着自己的太阳x,孙策轻声询问。

周瑜轻轻摆手,向孙策示意自己没有事情,对孙策苦笑道:“属下没事,说了这许多实在是没有必要,只是受不了被主上看中的人误解了主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孙策淡笑道:“算了,我知道黄忠将军乃是忠义双全之辈,他这么想也没有什么错误。”

周瑜心中叫妙,这孙策果然乖巧,真懂得打蛇顺竿爬的道理,表面则肃容道:“还是主上胸襟宽阔,属下不及也。”

然后转过身来对黄忠肃容道:“黄忠将军,你这就收拾一下吧,我马上带刘磐大人到此,你两人马上离开荆州吧。”

黄忠眼中一片复杂的神色,不知道在想什么。

周瑜沉声道:“将军虽然绝世无双,但是战场讲究的是上兵伐谋,即便是以将军的神勇只怕也不是我周瑜计谋的对手,你还是远离这是非之地的好,我不想再在战场上与将军为敌,因为将军若是死于非命,主上会非常难过的。刘磐大人也是一样,他毕竟是刘表老儿的侄子,知道他不会放下刘表独自离去,但你最好是劝一劝他,否则下一次再遇见他的时候,我会在战场上便杀死他,不会让主上顾虑到将军你儿再一次放了他。”

孙策沉声道:“公瑾!”

周瑜打断孙策,毫不客气道:“主上,国家大事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妇人之仁?!”

说到此语时,周瑜声色俱厉。

孙策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两人配合得可谓是珠联璧合。

好半晌,周瑜才又转向了黄忠,沉声道:“我劝黄忠将军最好去青州一趟,听说神医华佗在那里,令公子黄叙的重病,天下间只有此人能够治得好。”

顿了一顿,又道:“当然,将军可以带去我家主上的书信一封,以作推荐,那华佗和徐州世家大族糜氏家族的家主糜竺乃是知交好友,在豫州时,我家主公与糜氏家族多有生意上的往来,主上和糜竺的私交更是不错,相信看在我家主上的面子上,那华佗一定会尽心救治的。”

黄忠猛地抬起头来,不能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两人。

周瑜心知时候已到,便再一次诚恳道:“我知道将军心意已决,不过还是有一句话要说:士为知己者死……”

孙策却打断道:“公瑾,不要再说了。”

周瑜长叹一声,转身便要离去。

黄忠的脸上y晴不定,最后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对着孙策跪了下来,诚恳道:“黄忠愿降!”

孙策原本有些失望,以为自己终不能打动黄忠,没有想到最后竟然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结果,大喜过望下一把扶起黄忠,有点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周瑜也回转过身来,微笑地看着黄忠。

黄忠看着眼前的两人,沉声说道:“黄忠乃是山野草莽之人,一向不懂得礼仪,更不知道天下大义,可笑还自始至终自认为自己乃是求仁得仁,殊不知和主上以及公瑾比起来,根本就是狗p不通。要不是公瑾今天一番痛骂,我至死不悟。这些天来让主上受了许多的冷遇,黄忠该死!”

孙策哪里会放在心上?大笑着一手拉着周瑜,一手拉着黄忠向府门外走去。

他们的目的地当然是长沙府的监牢,孙策要当着黄忠的面把刘磐释放。

周瑜却在路上对黄忠笑道:“将军你为何不求主上将来放过刘表一命?”

黄忠则肃容道:“那岂非是在要协主上?黄忠岂会做这种事情?”

孙策更是欢喜,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有了黄忠,自己完全可以傲视群雄!

如此一来,孙策军的战将实力空前壮大起来。

第二部 天下 第十卷 第七章 巨变

得到了黄忠,又在荆州连场大胜,不由得令孙策有点飘飘然。

黄忠见孙策把刘磐送回了攸县,并且还派人保护,心中更是感激,于是向孙策请命,要替孙策征讨荆州南部。

孙策大喜,因为黄忠在荆州威名远播,只要是黄忠所到之处,只怕无不慑服。

孙策固然是一团喜气,手下众将也是洋洋得意,唯有周瑜不以为然。

周瑜向孙策进言,他认为己方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首先,荆州大小湖泊无数,河流源远流长,上接巴蜀,下连江东,这些河流就是己方势力遍布荆州的要道,所以现在是得河道者得荆州,问题是要控制河道就要有足够的船只,在短时间内己方不可能造出很多的船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刘表的水军和战船器械等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而江陵是荆州的战略要地,刘表的千艘战船、八万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都集结在这里,所以据有江陵才算真正据有了荆州。

周瑜认为,荆州四通八达,在军事上属于“争地”,只可以与敌争锋,却不可以防守,荆州这地方是怎么守也守不住的。

若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么己方倒是有喘息之机,可以在荆州求生存,可是现在天下局势日渐明朗,北方有太史慈,江东还有曹c,这些豪强都与荆州相连接,而且实力强大远胜己方,实在难以匹敌。

要想真正与这些敌人抗衡的话,先要治标,然后治本。

首先,荆州虽然是“争地”,但是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争地”,这种“争地”更多的是表现在控制河道上。

在荆州没有水军,就不要妄想什么称霸荆州。有水军的话,在荆州一日千里行军,实行突袭都不是什么问题,那战船就是一座座活动的堡垒,可以说这长江天险就相当于北方的长城,而关键处是长江天险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所致,

所以在荆州大力发展水军才是在短时间内控制荆州的最直接办法,更是对外抵御北方和江东之敌的方法。

只要控制好河道,荆州就不再是“争地”,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敌人来讲,荆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汤。

不过这么做还不够,因为敌人还别的办法把荆州变成争地。

江东之敌可以姑且不论,毕竟荆州是在江东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c占优势,水是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曹c。

更何况曹c的军队以北方人居多,而是可以说是没有水军,即便是训练出来水军,只怕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和己方争胜。

而且将来为了面对北方共同的敌人太史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却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巴蜀崛起,那对己方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那等于对方控制了长江的上游,所以为了荆州的安全,巴蜀也将是己方谋略的重点。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行。

否则眼前的这点看似辉煌的胜利就好像沙滩上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个浪头打过来,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

周瑜认为,虽然益州的刘焉有枭雄之才,但是毕竟已经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征讨益州的动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益州这块大肥r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他没有想到在己方的胜利下面蕴含着这么大的危机。

而周瑜的话则更令孙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原来天下有那么大!

第一次,孙策才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于是,孙策一面命令黄忠征讨荆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则加快了对荆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孙策军势在必得!

就在这时,荆州的张允大军已经撤回,在见过刘表之后,便同蔡瑁兵合一处,连同荆州水军开始出兵南下,与孙策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双方还大造声势战。

孙策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外宣称自己“只诛首恶”,对于荆州百姓绝无半点惊扰。

而刘表则对外宣称孙策乃是叛逆袁术的爪牙,此来还有为自己父亲报仇的理由,所以孙策定会把荆州子民尽皆屠戮。

双方各打旗号,令百姓们莫衷一是。

不过令双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荆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荆州本土的世家子弟开始纷纷撤离荆州。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刘表打不过孙策,但是孙策毕竟是袁术的手下,袁术乃是叛逆,若是孙策占领荆州的话,他们实在不愿意为孙策服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忙向外界宣称孙策只不过早年在袁术那里栖身而已,并非是袁术的部将,在袁术称帝之后更和袁术划清了界限。

更说若不是袁术阻拦,玉玺要就已经送还给了朝廷,那玉玺根本就是袁术从孙策手里抢走的。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人去分辨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术也没有这个心情。

如此一来,才挽回了一些影响,令大多数世家子弟留了下来,而这些人日后则成为了孙策大军的重要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再来到荆州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却未下定决心,正好趁此机会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东行,而有的人则向西进入巴蜀。虽然巴蜀也有战乱的迹象,不过和其他的地方相比总归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也随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了巴蜀。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庞统。

孙策军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不过,也许日后他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至少孙策已经盯上了巴蜀。

当然盯上巴蜀的人还有很多,至少刘备已经入蜀,而贾诩,也早已经谋划多时了。

只不过,贾诩还在关心日趋动荡的西凉和长安。

看似平静的关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中国的南方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战火却在悄然的熄灭状态中。

青州军已经征讨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关东地区,势力空前的膨胀起来,不过正如太史慈所担心的那样,青州军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四十万青州军全部投入战斗,为了应付战斗,整个青州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厂,四十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全力以赴。

这还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资算在其中。

管宁在为青州日渐强大的同时更是忧心忡忡,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太史慈汇报请州的经济状况,他认为太史慈应该早日解决北方的战争,并且自北方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恢复建设活动。

太史慈何尝不想?但是现在统一北方的脚步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对管宁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管宁也知道太史慈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青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太史慈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青州。

当然管宁更在担心太史慈“失踪”的事情,毕竟,太史慈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太史慈绝对的不利。

现在青州的稳定完全靠太史慈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太史慈不在青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青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青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太史慈是不会令管宁失望的,他写信给管宁,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

在兖州战争结束不久,一直在徐州“违抗”青州政府命令的青州第一军师郭嘉便对外宣称,在不久前,徐州的阙宣谋反事件的真正主使乃是徐州世家大族曹氏家族。

因为在整个的徐州事件中,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就是曹豹!

郭嘉这么做当然是收到了太史慈的命令,以便配合贾诩在长安的行动。

曹豹是阙宣谋反的背后主使的消息一出,徐州哗然。

当事人曹豹当然是百口莫辩,其实这件事情郭嘉并不是有意诬蔑他,阙宣谋反的事情本身就和已故的徐州刺史陶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陶谦心腹的曹豹要是没有参与这件事情那才是奇哉怪也呢。

现在陶谦死了,事情变得死无对证,郭嘉说曹豹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曹豹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与此同时,青州的管宁却写信并且发出通告,“严厉谴责”郭嘉,说郭嘉这么做无疑是在扰乱徐州,还说徐州乃是青州的近邻,现在徐州已经安稳,更有朝廷选好的刺史,郭嘉早就不应该在徐州呆着,现在更说曹豹是幕后主使,到底“弃青州于不顾,置徐州于何地?视朝廷如何物?”

不过郭嘉却没有把管宁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首先,郭嘉把徐州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出示了所谓的证据,更含蓄地说出了自己想要把徐州控制在手里的“野心”,当然,郭嘉并没有说自己想要当徐州刺史,而是推举张昭出任徐州刺史。

张昭乃是广陵名士,在内政方面才能卓著,在陶谦活着的时候,早就想请张昭做官,可惜张昭一直不假颜色,现在郭嘉提议张昭出任徐州刺史,当然没有人会认为张昭不够资格。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张昭现在是控制在郭嘉的手里,可以说是郭嘉的人,有张昭当徐州刺史,郭嘉放心得很,不管怎么说,郭嘉的长处在于军事而不在于政治。

糜竺早已经暗中投向了青州,对于太史慈失踪这件事情的真相知之甚悉,知道这是青州做给别人看的戏,他当然要全力配合,于是当场便表示支持郭嘉的决定。

赵氏家族和陈氏家族则保持沉默,在他们眼里,谁来做徐州刺史不是问题,问题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目前看来,这个郭嘉控制徐州要比曹豹控制徐州好,所以他们采取默认的态度。

郭嘉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马上把徐州世家大族的态度公诸于天下,这无疑是在和青州顶着干。

与此同时,郭嘉写信给大司徒王允,向王允说明了徐州的一切,并有徐州世家大族的联名举荐张昭出任徐州刺史的书信一封。

郭嘉在写给王允的信中蓄意挑拨,说古人就已经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现在看看长安城中,杨彪和西凉马腾、韩遂、益州刺史刘焉交好,而吕布表面对王允恭顺,其实却是暗怀鬼胎,既然吕布可以朝三暮四的出卖别人、杀死自己的义父,那么难保日后他不会出卖王允。

现在吕布极力维护曹豹,其实就是在为自己谋求后路,想要成为第二个杨彪。

一个杨彪已经不能容忍,再多一个吕布又怎么能受得了?

随后,郭嘉在心中暗示自己愿意在徐州效“春秋孟尝君狡兔三窟”之故事,为王允在徐州留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王允当然不会相信郭嘉会真心投靠自己,他现在认为郭嘉是在寻求帮助,毕竟他现在做的事情有背叛太史慈的成分在其中,但是现在郭嘉羽翼未丰,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才会在朝廷上寻求帮手。

王允有王允的考虑,若是在以前,他不会帮助郭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青州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最近从荆州传来的消息证明,追杀太史慈的行动已经失败了,至少现在没有人知道太史慈到底在哪里。

就连袁绍派出的袁术家族的高手也在荆州被太史慈巧施妙计和荆州第一高手黄忠无伤。

现在荆州和江东大乱,太史慈完全可以趁乱渡江,回到青州,一旦太史慈回到青州,那就会很多事情露馅,若是叫太史慈知道自己曾经向袁绍、袁术和刘表三人透露过太史慈有可能在荆州的事实,那么长安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要是找到皇帝就好了。

这才是王允心中最渴望的事情。

只要有汉献帝在手里,那么太史慈即便是回到了青州也不敢对长安轻举妄动,因为太史慈一旦有所行动,自己就可以宣称太史慈为叛逆。

太史慈这个人最喜欢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攻击别人,所以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太史慈是不会贸然动手的。

问题是那群饭桶一直找不到皇帝。

现在郭嘉的出现则给王允了一个提示。

王允决定在暗中全力帮助郭嘉,只要郭嘉强大起来,自己的长安就会安稳。

即便是太史慈回到青州,他也要先对付郭嘉,“攘外必先安内”,太史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王允马上决定按照郭嘉的提议办,任命张昭为徐州刺史。

当然,王允这么做更是为了防备吕布。

郭嘉对吕布的判断惊出了王允一身冷汗,为了免除后患,王允才要放弃曹豹。

现在在长安城中,王允觉得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贾诩和张绣。

为此,王允写信给正在咸阳“练兵”的贾诩,问贾诩到底怎么办。

贾诩当然是对郭嘉的提议大加赞赏。

同时贾诩回信给王允,他认为要想让郭嘉有实力和太史慈争斗的话,那就必须要领郭嘉有几个盟友才行。

为此,贾诩提议王允不妨给一直在豫州默默发展的袁绍写一封信,毕竟袁绍早就想要吞并自己弟弟袁术的势力范围,现在袁术败亡在即,又是朝廷的叛逆,不如让袁绍趁势而起,组合成第二次盟军,讨伐袁术,然后令郭嘉和袁绍联手。

如此一来,郭嘉的羽翼变成了。

为了声援袁绍,贾诩还建议邀请孙策、曹c、刘表、再加上一直在司州静观其变的中央军张济大军一起加入到联盟中,共同讨伐袁术,如此一来,将会把郭嘉的声望抬到一个最高点,令日后会青州的太史慈不敢轻举妄动。

王允见到了贾诩的这封信,欣喜若狂,连声夸奖,说这么绝妙的计策只有贾诩才能想得出来。

于是写信给袁绍。

只是王允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完全的落入到了太史慈、贾诩和郭嘉的算计中。

就在王允接到贾诩信件的同时,贾诩的另一封写给吕布的信也已经悄然到了吕布的手中。

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天下巨变开始席卷而来!

第二部 天下 第十卷 第八章 巨变

贾诩对吕布的挑拨很成功。

吕布原本就一直在担心王允对自己猜忌,贾诩的书信令吕布矍然而惊。

“温候与司徒大人看来有许多误会,温候不可不放在心上,司徒大人生性耿直,但是嫉恶如仇,睚眦必报,温侯可速谋对策,现在长安局势已乱,杨彪大人和王允大人面和心不和,局势难以预料,温侯应当设法自保。”

贾诩的这段话说得十分含混,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劝吕布小心,但实际上却诸多暗示。

吕布原本就是心高气傲桀骜不驯之人,虽然王允的态度一度令他很难受,但是吕布并非是怕事之人,一旦有起事情来,吕布比谁都心狠手狠。

王允不仁,那就休怪吕某人不义!

吕布开始暗中调动手下和兵马,准备对付王允。

王允此时却懵然不知,他现在在担心太史慈若是大难不死,自己通知袁绍等人太史慈踪迹的事情败露,故此,王允十分希望袁术这一次诸侯同盟成功。

太史慈实在是太强大了,最近这一段时间里,青州军是处处开花,在太史慈不在青州的不利局面下连场大胜,青州军的实力完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尤其是青州军的装备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特别是“火箭”和那种可以连发s击的强弩,简直就是神兵利器,而青州军的战术更是防不胜防。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青州军的强大,但是却不知道青州军会如此恐怖。

今日的青州军实在已经不是单靠一个人就可以扑灭的力量了。

故此,若是太史慈这一次可以平安地逃过围杀,那么唯有依靠所有诸侯的力量才可以限制太史慈了,否则这天下早晚是太史慈。

的确,人们已经渐渐适应了没有皇帝的日子,但这也恰恰给了人们无限的暗示: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袁绍必须强大!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