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1/1)

有点像荤油。

蔡丹拿起罐头瓶子,倒水将手洗洗。

在火炉上烤烤,做好了准备工作才小心翼翼的将那层白蜡掀开。

上面沾了很多的雪花膏。

她这么节俭的人,肯定是不能浪费的。

用手一点点刮下来,大部分抹回雪花膏瓶里。

剩下一点抹手。

其实抹手有点奢侈,但是她脸不是没洗么。

直接抹脸有些下不去手。

抹在手上的感觉还挺滋润的。

蔡丹晃着自己的小手,还凑近鼻子闻了闻,味道也不错。

然后她又将那个腊层又给放回去了,再将瓶盖拧紧。

这样挥发会慢很多吧。

“这是…嘎啦油。”蔡丹认识,因为蔡母就有一个。

这个才是专门擦手的,油脂那种。

没想到四哥也给她买了。

回去一起擦。

就她俩哥一手的冻疮,真该多擦擦,保养一下。

“就是太少了点。”

这嘎啦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估计和包装有很大的关系。

之后她又仔细的看了牙膏和牙刷。

蔡丹还用水壶里的沸水冲了好一阵牙刷。

算是给牙刷消消毒。

后世的牙刷别管高低档,包装都是很密封的。

因为涉及到一个卫生问题。

现在的牙刷就是光秃秃的,一点包装都没有,不说平时落灰,售货员直接手拿,还有中间的运输,这都不能细想,所以用热水冲冲,也算心里也有个安慰。

“我这雪花膏该藏哪呢?”蔡丹有些发愁了。

主要是她和蔡母一个房间,她心细,隔一段时间就会收拾一遍屋子,家里有什么东西都逃不过她的眼。

就是放到蔡四哥他们屋里,早上总要擦吧,要不然为啥买呢。

被发现是早晚的事儿。

要不然她就放在这儿,这个屋子除了蔡姑父,轻易没谁进来。

就是每个箱子啥的,放个东西也没地方。

她太需要一个私密空间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

如果家里盖新房,她能不能自己一屋呢。

她现在都挣工分了,也是大姑娘了。

想到冬天家里还四口人一个屋呢,她就想叹气。

其实她们家居住面积并不小,但是就是因为现在的房屋设计很粗糙,一个大厨房,一个东屋一个西屋就完事了。

屋子太大太空了,就导致要烧很多木柴屋里才能暖和过来。

太浪费了。

完全可以把房间改小,可以多有几个房间,这样私密性有了,还节省木柴,一举二得。

就是不知道蔡母会不会同意。

她发现蔡母有时候是很固执,别看她年纪不大,并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还不如蔡姑父呢。

而且北方人的审美还是以大为美的。

所以屋子都很大。

蔡丹还是不想放弃,撕下来一张纸,开始画房屋设计图。

有了这种土炉子,就不用灶台了。

这个可以利用一下。

厨房有些埋汰,可以挪到后面去。

将进门的厨房变成客厅和走廊。

这样来了客人就不用直接领屋里去了。

这点简直太合心意了。

要是以后在屋里睡个懒觉,再也不怕被堵被窝了。

至于什么衣帽间、洗漱室的太先进了,她就是想弄也没那个条件。

这样就很好了。

要知足。

蔡丹将图纸折叠起来,准备先给蔡姑父看看,看看是否可行。

如果她能说服蔡姑父,蔡母那边点头的几率就大很多。

时间差不多了,她要下工了。

将桌子上的几样都装进黑包包里。

先带回去,回头弄个小箱子,她再把雪花膏藏过来。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蔡丹回了家,看到蔡母正在做饭。

面色如常打了招呼。

倒是蔡五哥在边上挤眉弄眼的,蔡丹真想打他一顿。

将牙膏拿了出来递给了他。

顺便瞪他一眼,让他适可而止。

要是露馅了,哼哼…

蔡五哥在一边研究牙膏,读盒子上的字。

蔡母扭头,“到底买了,你们小孩家家的嘴巴干净着呢。”

摇摇头,有些不理解。

蔡四哥突然说了话,“娘,我买了四个牙刷,一人一个。”

蔡母瞪眼,“给我买干啥!”

“姑父说了得刷牙,要不然牙黄,说话还有味儿。”蔡四哥很聪明将蔡姑父拉出来做挡箭牌。

蔡母嘟囔,“不吃葱蒜哪有啥味儿。”

蔡丹跟着劝,“娘,反正都买了,人家又不给退,你就试试吧,姑父说了城里人天天刷牙,要是不好的事,城里人不都成傻子了么。”

如今农村人十分羡慕城里人。

因为城里人不用种地就有粮食可以吃,还月月挣工钱。

所以蔡丹就把城里人拿来举例,就很有说服力。

蔡五哥也说,“白老师、田老师也刷牙的。”

蔡母也许是被念叨烦了,也许被说服了,“行啊,反正买了,回头我就刷还不成么,你们会刷牙么?”

蔡五哥信心十足,“这谁不会刷呀,就是把牙膏弄到牙刷上,然后就刷呗。”

蔡丹翻了个小白眼,真想给他们上一课。

刷牙是有很多窍门的,比如不能太用力,这样容易刷坏牙龈,比如不能横向刷要竖着刷。

但是她不能说,但也决定明早给家人打个样。

“大睿啊,这牙膏牙刷一共花了多少钱?”蔡母关心的问道。

蔡四哥抿抿嘴,“我有钱。”

蔡丹看了眼四哥,估计他已经没啥钱了。

蔡母没再追问,“我看你们又钓了不少鱼,啥时候再去卖一回啊?”

说到卖钱,蔡五哥就来劲了。“准备再钓两天的,稍微多一点。现在鱼好像聪明了,不好钓了。”

蔡母点点头,“反正你俩连秤都会看了,回头你们自己跟姑父借秤使吧。”

蔡五哥就说,“还是得在家把鱼都称好了,镇上买的人多,乱糟糟的太浪费时间了。”

蔡丹也是赞同的,“是该这样。”

而且她们诚信买卖,不但不克扣斤数,还会多给一些呢。

蔡母用木铲翻炒两下,盖上锅盖,“你们想怎么弄都行,别忘了回来交账。”

蔡五哥挺着小身板保证,“放心娘,我和四哥不会赖账的。”

他们可以留下一半已经是很多钱了。

“娘,我姑父今天忙啥呢,没去砖瓦厂。”蔡丹随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