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54节(1/1)

那位佥事一直都在城外军营中,这处私宅里只有一些负责日常洒扫的下人。

因此,先前穆空青从周府搬来佥事府时,除了周勤三人之外,福伯也跟着一同过来了。

穆空青揉揉脑袋,看外头天光正好,不由问道:“现下是什么时辰了?”

福伯给他的床边放了一套干净的衣物,笑道:“已经是第二日辰时了。小少爷现下抓紧些,用的还是早膳。”

居然直接睡到了第二天!

这偶尔一次熬夜,当真是把他累得不轻。

穆空青动作麻利地收拾好自己,迫不及待地跟着福伯去了堂厅。

接连几天都靠着小块馒头过活,穆空青现在觉得自己饿得手脚发软。

这头刚出门,今日值守的周勤也跟了上来。

见穆空青精神头虽足,可举手投足间却是透着一股子无力的模样,不由调笑了一句:“看来小少爷当真是该好生练练了。听闻那后头的考试,还有要在考场中连住几日的,可别将身子骨熬坏了。”

穆空青这回虚弱成这样,自然不仅仅是考试的缘故。

不过这是在旁人府上,保不齐隔墙有耳,无论周勤是当真未曾想到,还是有意谨小慎微,穆空青都不会在此事上说穿,于是便点头应道:“是该好生练练。否则日后进京赶考,路上遇到山贼可如何是好。”

周勤被他逗得大笑:“不愧是我家小少爷,文当拜相,武可封侯。”

穆空青一脸严肃地点头:“这是自然,不能丢了老师的脸面。”

熬过了府试,哪怕现下还未发案,穆空青也觉得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若是能得中前十自然最好。

若是不在前十之列,他一个此届得中考生,年岁又这么小,欲要拜见知府应当也不会被拒之门外。

何况现下出了夜袭考场那档子事,看那位提督学政的脸色,就算清江知府那条路走不通,也能从那位学政那儿想想办法。

至于不中?

穆空青没想过这种可能。

他答府试题时的轻松感和县试时极为类似。

即便府试时各地才俊众多,穆空青觉得自己也不应落到百名开外。

府试发案一般在府试结束九日后。

这期间周秀才给他来了一封信,告知他家中一切情况都好,只是李家近日行事愈发癫狂,嘱咐他如无必要,绝对不能离府。

穆空青本也就不是头铁的人,当然不会在这时候跑去街上挑衅人家。

府试发案前一晚。

与佥事府一墙之隔的院落,是位已逝武官置的私宅,宅院空置已久,却在今夜因仆从疏忽意外走水。

因着是在东城区内,是以各府下人发觉不对后,唯恐祸及自家,纷纷抽调人手灭火。

没等这场大火蔓延开来,便被各府下人扑灭。

虽未波及到旁的宅邸,可那座院落却被毁了个彻底,连负责洒扫的仆从也未见能有生还。

事后有官差前来查探起火的因由,发现院中水缸皆空置已久,便只当是仆从惫懒,这才叫火势起时无水可用,最终害了自己。

横竖这院落的主人都不在了,也无人会为此多费心神。

也正是这场大火,叫穆空青在第二日放榜时,也只是坐在自己的临时书房之中,静静等着周文带回消息。

周文身手敏捷,看榜的速度比穆空青想得都快。

穆空青早晨照例看完两篇策论,还没来得及铺开纸笔静心练字,便见周文一脸喜色地敲开了书房的门。

穆空青见他神情便知自己的成绩应当不错,刚要开口询问,便听周文道:“得恭喜小少爷,再得案首。”

穆空青一时反应不及。

再得案首!?

穆空青睁大了双眼。

周文见他这般反应,不由笑出了声:“小少爷若是不信,不若我等带您出去亲自瞧瞧?”

穆空青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紧随其后的周勤也笑道:“当初县试发案时,小少爷的反应也是这般。老爷是私塾中也出过不少案首,怎的小少爷对自个儿拿案首的事这般讶异?”

穆空青心道,还不是你家老爷干的好事。

周秀才对他文章的评价,撑死了也就是一句“尚可”。

就这么一天天的“尚可”下来,他自然也就以为自己的水平当真只是“尚可”罢了。

先前在县试时,穆空青只当清溪县地方小,文风不盛,才叫自己侥幸得了头筹。

这份侥幸到了府试,应当也就不复存在了。

谁知道到了府试他也能得案首。

那问题可不就出在他老师口中的“尚可”上吗?

心里头再怎么腹诽,穆空青面上都一贯很能端得住。

穆空青听了周勤的话只摆出些许羞赧道:“空青火候尚浅,能得案首自然讶异。”

周勤同穆空青相处的时日也不短了,闻言只是拍拍他的肩:“我的小少爷,到了老爷跟前您可收着点儿。”

穆空青耸肩。

他什么性子周秀才比周勤更清楚。

他若是在周秀才跟前贫这个,周秀才八成是会直接应他一句:“知道就好。”

然后所有功课翻倍。

待到周勤二人都离了书房,穆空青写完了一整张大字,福伯才又来唤他,说是知府府上的请柬到了。

传闻中府试过后,清江知府邀榜上前十的学子赴宴,送的便是这样的文柬。

穆空青将那洒金宣打底的文柬握在手中时,那种真切的喜悦,才逐渐染上心头。

他这回没有自己去看榜,到得知了消息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些不真切感。

旁人若是知晓他这番成绩,怕都要道一声穆空青天资绝佳。

但再好的天资,要在短短两年内学到这般程度,都得付出成倍的辛苦。

更何况,穆空青本人也并非真正的天才。

他不过就是记性好了一些,又占了成人思维的便宜,在入学时较普通孩童更能学得进去罢了。

真正的天才人物,且不提先秦三大神童,只看有了科举取仕之后,就有杨廷和十二中举,有晏殊十四岁得御赐同进士出身,有莫宣卿出身所谓蛮荒之地,却能十七得中状元。

与这些人物相比,穆空青觉得自己连天资这二字都用不上。

从他身体上的年纪来说,最多算是早慧一些罢了。

先前刚刚升入乙班时,为了追赶进度,穆空青恨不能去茅房时都带着本书。

好容易过了个年,还未松快几日,又陷入了策论的汪洋大海中。

考场上两天作一篇的策论,穆空青得每日抓耳挠腮写出两篇,然后再被老师发回重写。

在穆空青那满脑子的“治国良策”没能彻底扭转过来之前,周秀才就一直用这样的法子磨他。

穆空青真正开窍,还是在他来了府城后,又被迫搬入佥事府时,才放下了自个儿那些莫名其妙的臭架子。

如今的穆空青再回头去看自己曾经作过的策论,当时苦思冥想出的良策,现下只觉得轻浮又可笑。

这样的艰辛,同穆空青听过的那些天才传言,根本半点儿边都沾不上。

好在能收获两个案首,成功面见清江知府,于穆空青而言,便是最大的慰藉。

府试已经放榜,院试也不急在一时半会。

对于穆空青来说,有种紧绷了这么些时日,骤然清闲下来的感觉。

他不愿出府,索性就在府中跟着周武练练外家功夫。

每日晨起扎扎马步,顺带背上几篇文章。

用过午膳后去书房作文一篇,四书文、杂文、策论轮着来。

晚间再练五张大字,过后洗漱就寝。

他这日子过的无比规律,仿佛几日后去知府府上赴宴伸冤,于他而言当真无半点影响。

瞧在周勤等人眼中,也都叹服他的不骄不躁。

只有穆空青自己心里清楚,他正是因为心绪不定,这才将自己每日里都填得满满当当。

福伯曾问过穆空青,是否要为宴席备上一身衣裳,被穆空青拒绝了。

他家现下是松快了不少,但也没到锦衣华服的地步。

穆空青已经劳烦他老师良多了,现下总不能还要老师出钱给他置办衣裳。

再说,穆空青此行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交际的。

请柬上的时间是酉时,为表敬意,穆空青于申时便出了门。

因着都是在东城,是以穆空青到时,甚至不到申时二刻。

他本以为自己到得也算早了,却不想待门房将他引到院中时,那儿已经立着七八个学子了。

穆空青打眼一扫,没有一个是熟面孔,看来应当都是别县的学子。

那些人见穆空青也是惊叹。

当初在考场时,众人满心满眼里都是考试,那儿有心思关注旁人是什么模样。

放榜那日穆空青也并未亲自前往,因此在场诸人,也没人见过这案首的真容,只听人说是个年岁不大的孩子。

有消息更灵通些的,从清溪县学子口中得知,这位府案首年仅八岁,县试时也拔了头筹。

若是运道好,说不得还能摘个小三元呢。

这话说得,叫在场学子多少有些心头泛酸。

在场诸人的年岁,大多都是穆空青两倍有余,读书启蒙的时候,怕是穆空青都还没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