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450节(1/1)

“要是缺什么跟我说,我帮你们去买。”杨丽娜大方道。

“不用了、不用了,家里什么都不缺,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妈就是死了也开心。”

“妈,什么死不死的,你还要看着杨臻结婚呢!”

杨母揉了揉眼睛,感慨道:“你爸要是知道咱们家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肯定会高兴死的,老头子走早了。”

提到老丈人,徐东心里有些腻歪。

不过死者为大,他也不好说什么。

晚上,为了庆祝搬家,杨母和柴涵做了一桌子饭菜,潘莹一家三口也来了,以后两家倒是可以多走动走动。

饭后,杨丽娜拉着潘莹问道:

“莹莹,上次听你说要找工作,找到了没有?”

潘莹摇摇头:“还没有,我这个专业,就业渠道非常窄。本来打算去陈磊他们公司当文员,可是工资也太低了,一个月才两千二,我还不如待在家里带孩子呢!”

原本潘莹找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老潘打个招呼就行了,不过老潘这人讲原则,不愿意破例。

潘母也是同样的意思。

她希望女儿早点生个二胎,至于工作啥的,没有更好,反正他们家也不差这点钱。

“这么低?”杨丽娜有些意外。

“唉,韩城本地就这个工资水平。”

“婶子这边倒是有个机会,你想不想去试试?月工资大概七八千的样子,也是公司文员。”

“表婶,我当然想了,你说的是哪家公司啊?”潘莹连忙追问道。

“可乐面包厂。”

“咦,这不是表婶家的厂子吗?”

“没错,面包厂在韩城这边开了一家分厂,你要是愿意,婶子可以介绍你进去。”

柴菡在一边附和道:“莹莹,我和你邦叔也准备进厂工作,咱们刚好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好啊!”

潘莹立马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徐东夫妻俩带着杨建邦俩口子,还有潘莹,一行人直奔面包分厂。

至于潘莹的女儿陈柒,则是交给杨母帮忙照看一下。

韩城面包分厂,徐东也是第一次过来,他从老爸那里要到了纪经理的手机号码,很快就见到了对方。

纪经理早就升任为纪总了。

一番“面试”过后,三人顺利入职了面包分厂。

杨建邦在营销部门工作,跟他以前的工作很类似;柴涵在车间当了一个小主管,手下管着十几个人;潘莹成了后勤部的一名文员。

相对来说,三人工作都很轻松。

特别是杨建邦,纪总私下承诺,等干个一两年,就提拔对方当部门经理,这位不比另外两人。

第一,他本身就很有能力;

第二,他的关系更近,这可是老板娘的亲弟弟,等自己退休了,说不定就是此人接班。

不重视不行!

办完入职手续,徐东和老婆当天中午就飞回了首都。

接下来,整个三月份,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相对比较平静。

国内一如既往。

国外,漂亮国的第二次西进运动,正在如火如荼。

根据一些知情人士的说法,这次漂亮国动了真格,整个西海岸都成为了一个大工地。

似乎要复制大夏咆哮的八十年代。

而在欧罗巴,意国终于拿下了心仪已久的埃耳及尼亚地区,成为了第一个实质意义上横跨歐菲的国家。

此举让欧罗巴各国欢欣鼓舞。

第五百四十一章 抵达

4月20日,在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航行后,当天晚上八点钟,从法兰西出发的一千零三人,终于抵达了青泥洼港。

青泥洼港如今是北方旳第一大港。

原先的津门港和塘山港,早就成为了内陆地区。

客轮只能停靠青泥洼港,此地距离最近的津门地区,大约还有三四百公里,开车需要半天时间。

下船后,徐爸带着叶慧等人,对众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饭后,一行人下榻了当地酒店。

好在叶慧提前做好了准备,要不然一时还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至于入境手续,在进入巽它海峡的时候,就已经办理过了。

跟蘇伊仕运河的命运一样,马陆岬海峡同样因为海平面下降,早就无法通航了,相关航线只能绕道巽它海峡。

入睡之前,亚历克斯博士主动找到了马丁内兹主任,他有太多的话想跟老搭档聊聊。

马丁内兹帮对方倒了一杯菊花茶。

亚历克斯轻轻喝了一口茶水,随即大发感慨:“马丁内兹,这一路所见所闻,让我大受震撼。”

“那么博士,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马丁内兹主任笑着问道。

亚历克斯博士低头想了想。

“是平和,对,就是平和!”

“平和?怎么说?”

“咱们在欧罗巴的时候,以及这一路经过的所有国家,那种社会对立,那种尖锐的矛盾,让人心底很不踏实。

但自从离开天竺海后,所有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不管在雅笳达、岘港、沪京,还是咱们目前所在的青泥洼港,这边的生活条件也许算不上多好,但大家的脸上并没有那种愤世嫉俗。”

马丁内兹主任跟着点点头:

“我也深有同感,特别是进入大夏以后,沿海的每一座城市,其繁华程度都不输于芭黎,我爱他们的夜景。”

“马丁内兹,我想你是对的,未来属于大夏,不光是我们欧罗巴,即便是漂亮国,恐怕也无法与之相争。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我们都明白,我们输了,输得一败涂地,除非我们和漂亮国联合起来,也许才能够分庭抗礼。”

亚历克斯博士缓缓说道。

马丁内兹主任摇摇头:“不可能的,即便我们联合起来,也竞争不过大夏。”

“为什么?”

“因为相比较而言,资本家们更害怕工人这个群体,他们宁愿使用机器人,也不会给工人们联合起来的机会。

没有产业工人,咱们如何打败对手?靠元世界吗?元世界除了各种消耗资源,其实一无是处。”

马丁内兹主任最后总结道:

“博士,只有生产才是强大的根本。”

“生产?”亚历克斯博士若有所思。

马丁内兹主任叹了一口气:“好了,有些事情多说无益,咱们不说这个了,说说其它的吧!”

“你想知道什么?”

“博士,刚刚那位徐董向你许诺什么了?我看你一副很震惊的模样,差点打翻了餐盘。”

亚历克斯没有隐瞒:“他们给我开出了三百万的年薪。”

“是夏元,还是法郎?”

马丁内兹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夏元。”

“怎么会这么多?”

亚历克斯摆摆手:“想要拿到这笔钱,是有附加条件的。”

“什么条件?”

马丁内兹主任连忙询问道。

“需要在大夏最顶尖的期刊上,发表一篇权威论文,否则就只有一百万的底薪。当然了,每多一篇论文,都会额外奖励一百万,对方亲口所说,没有上限。”

“什么类型都可以吗?”

亚历克斯脑袋转得很快。

“你别胡思乱想了,他们的顶级期刊已经不输于世界水平,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崛起的非常迅速。”

“博士,连你都没信心吗?”

“以我的能力,每年一篇还算勉强,除非运气特别好,发现了一个全新领域,你也是行内人,就不用我多说了!”

马丁内兹羡慕道:“就算每年只有三百万,也不比漂亮国那边差了。”

“漂亮国给不了这么高。”亚历克斯博士摇摇头,“我之前收到过好几封邀请函,待遇最好的也才五十万美元。”

“看来他们诚意很足啊?”

“应该是的,我刚刚和他们的首席技术官聊了聊,我发现他们的研发进度超乎想象,这个项目的潜力比我预料中的还要大。”

“是吗?成功率呢?有没有提高?”

“我看了他们的远景规划,应该能取得初步成功,只要他们肯落实那两百亿的研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