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86节(1/1)

徐婷拉着大嫂一起逗了逗三胞胎,一年多没见,谭爱芳看着越长越大的三个侄儿,心里很不上滋味。

公公婆婆虽然对静怡也很好,但说到底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

小叔子夫妻俩本来是不打算要二胎的,也不知道老俩口许下了什么诺言,这才有了三胞胎。

自从有了三个孙子,公公婆婆的重心几乎全部挪到了小叔子一家,后来更是一起搬到了燕京。

原本以为“眼不见、心不烦”,只是没想到来了什么大耀斑,搞得全国大旱,他们家的日子也困难起来了。

过去的这一年,还是靠着婆婆“救济”,一家人才能过得好一点,这让人情何以堪。

“大宝,还认得姑姑吗?”

大宝小朋友一脸懵逼,杨丽娜好笑道:“你们上次来的时候,他才一岁多,怎么可能记得住?”

“我们大宝聪明着呢,是不是啊大宝?”徐婷继续逗弄道。

大宝听到有人叫自己,笑的眼睛都快眯起来了,一个劲地嚷道:“大宝是乖宝宝!”

“哈哈,对,我们大宝是乖宝宝。”

这时候,谭爱芳难得开口了,说了句真心话:“娜娜,你把大宝他们三个养的真好!”

眼看着小叔子一家越过越好,小叔子不仅进了大国企,就连公公都开了个大公司,两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人呐,总得向现实妥协。

“我还真没花多少功夫,都是妈的功劳!”

杨丽娜不硬不软地回了一句,说到底,心里还是有一点芥蒂的。

“婆婆跟着你们也算是享福了。”谭爱芳这话说出口,意味着彻底服软了。

徐婷赶紧附和道:

“那是当然了,你看这小院子,居然还弄了个玻璃房,以后吃菜都不用愁了。娜娜,你之前给玲玲寄的西瓜,也是这里种的吧?”

“是啊,你们别看玻璃房面积不大,种得东西可不少。”

杨丽娜说完,指着桌子上的一盘草莓介绍道:

“玻璃房里还种了草莓,总共就种了一百多棵,不过产量还可以,家里的草莓就没断过。”

徐婷羡慕道:“说得我都想建个玻璃房了。”

“室内也可以建啊,就是耗电多了点。”杨丽娜认真回道。

徐婷连忙摆摆手:“我就说说而已,家里喝的水都不够,哪有多余的水用来种菜。”

又聊了几句,晚饭终于开始了。

难得一家人团圆,徐妈不辞辛苦地准备了一大桌子的饭菜,比年夜饭还要丰盛。

徐婷算是大开眼界了,难怪一双儿女总是嚷着要来外婆家,这小日子过得一点也不比旱灾之前差啊!

“妈,你这做的也太多了吧?”

“你们难得来一次,妈给你们好好补补,瞧你们这一个个瘦的,看了揪心。”徐妈心疼道。

“还是奶奶最疼我们了。”

徐静怡开心道,刚才来的路上,她和两位堂妹聊了点日常生活,她是真的羡慕极了。

“静怡多吃点,家里就你最瘦,也不知道你妈怎么做得饭?”徐妈埋怨道,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女,是真的心疼。

徐静怡赶紧替老妈解释道:“奶,你错怪我妈了,我不是上大学了吗,学校里伙食是差了点。我妈怕我吃苦,经常过来给我送好吃的!”

第一百一十六章 母女夜谈

“怎么不住家里?”徐妈问道。

徐斌这个一家之主,主动替女儿回答道:“家里离学校太远了,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呢,而且还挤得要死,经常没座位。”

“唉呀,早知道当初报燕京这边的学校就好了,奶奶可以天天给你送吃的。”徐妈可惜道。

徐东看老妈又要开始唠叨了,赶紧举起酒杯:

“来来来,大家一起喝一个。”

“干杯!”

饭到中途,徐爸终于回来了。

徐婷连忙站起来喊了声:“爸,你回来了。”

徐爸这大半年的总经理也不是白干的,管的人多了,身上不知不觉间多一股气势,搞得徐斌俩口子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

“嗯!”徐爸矜持地点了下头,然后看向老大一家:“到了就好,你们继续吃饭吧,我先去洗把脸。”

徐爸离开后,徐静怡碰了碰一旁的可可:

“爷爷一直都是这么严肃吗?”

“没有啊,爷爷对我们可好了,我和妹妹经常去爷爷公司玩,爷爷每次都准许我们玩游戏,有时候还会带我们去游乐园玩。”

徐静怡若有所思,一直听说爷爷开大公司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她实在是无法把以前那个沉默寡言的爷爷,和眼前之人联系到一起。

徐爸很快就回来了,衬衫脱掉了,换上了一件带领子的t恤。

“马杰怎么没来?”

徐婷再次解释了一遍原因,接着关心道:“爸,听老三说,你这段时间天天加班,身体受得了吗?”

“没事,最近业务紧,下个月就好了。”徐爸摇头道。

徐斌端着酒杯站起来道:“爸,我敬你一杯。”

徐爸等会还要回公司加班,只能以茶代酒陪大儿子喝了一杯。

接下来,一家人谈论了庐阳那边发生的事,也聊了聊各自的生活。

总之一句话,日子都还过得下去。

……

饭后,徐妈先是安排几人轮流去洗澡,刚才吃饭时,她就隐隐约约地闻到一股酸臭味。

洗完澡,徐斌夫妻俩住进了一楼的次卧,徐静怡则是跟马玲玲睡一张床,毕竟家里不是每个房间里都有空调。

至于徐婷,徐爸不在家,刚好和徐妈挤一挤。

好不容易把三胞胎哄睡了,徐妈拉着女儿说起了悄悄话,声音压的很低,主要是怕把孙子们吵醒了。

“老大是不是你拉来的?”

“我哪有这个本事,是大哥他主动打电话问我的,我说了初一出发,然后大哥就说到时候一起。”徐婷解释道。

“真是怪了,老大他们家没出什么事吧?”徐妈担忧道。

大儿子和小儿子翻脸都有七八年了,这还是老大第一次主动到兄弟家做客。

徐婷摇摇头:“没听说啊,大哥他们家就三口人,静怡还在上大学,能出什么事?”

“会不会是老大生病了?”徐妈立刻慌了。

“噗呲!”

徐婷忍不住笑了出来,接着安慰道:“妈,你可别胡思乱想了,刚才饭桌上,我看大哥都快吃撑了,他哪里像个病人?”

“还说你大哥,你不也吃撑了?”徐妈笑骂道,不过也终于放下心来,只要人没事就好。

聊着聊着,徐婷突然开口试探道:“妈,我和马杰商量过了,想搬到燕京这边来,你觉得怎么样?”

就冲着首都这边的供水条件,尤其是看到老妈和弟妹的那一头长发,徐婷是愈发坚定了搬家的决心。

缺水的日子,她算是过够了。

“想好了?”徐妈惊喜道。

徐婷点了下头:“就是燕京这边的房价,一时半会恐怕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房子。”

“这事我问过老三了,你弟的意思是,让你们去廊舫买房,那边现在的房价应该和庐阳差不多。

你们把庐阳的房子卖了,我和你爸再给你们凑点,买一套大点的房子还是没问题的。”

“廊舫?那不是出首都了吗?”徐婷皱眉道。

首都户籍和非首都户籍,两者之间的差距,那是天差地别。

徐妈轻轻拍了一下女儿,小声解释道:

“我们还能害你不成,你弟说了,首都很快就要东扩,到时候廊舫还能跑了。

你们现在去买房,绝对是捡大便宜了。

再说了,燕京房价现在都快突破三十万每平了,你和马杰不吃不喝一辈子都买不起。

再退一步,燕京这边的户口也不好上,现在上面对户口管的很严,你们就算买房了,都不一定能入籍。”

徐婷吃惊道:“老弟的消息靠谱不?”

“怎么不靠谱,东子现在认识了很多大领导,消息灵通着呢!

之前他让你们多囤大米,后来怎么样?还有寒潮的事,总之听你弟的准没错。”

徐婷这下彻底激动了,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困扰他们家的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太好了,那我明天就回去,这事要抓紧。”

徐妈“嘘”了一声:“小声点,别把大宝他们吵醒了。你也不用太着急了,买房的事,只要不超过三月底,都来得及。”

“这也是东子说的?”徐婷追问道,她现在对自家老弟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嗯,你弟的意思是,你们和老大一家,最好一起搬过来。

不过我刚才抽空问了老大,他们俩口子主要考虑到静怡还在读书,两三年内都不会离开庐阳的。”

徐妈可惜道。

“大哥就是死脑筋,回头我再劝劝他。”

“算了,留静怡一个人在庐阳,我也有点不放心,还是让他们俩口子陪着吧,搬家的事等静怡毕业了再说。”徐妈叹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