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733节(1/1)

立马有人提出疑问。

“各位不必担心,我们新科海藻是上市公司,上面有证监会管着,不会拿自己的声誉胡来的。”

“可是我们又出钱又出力,如果连控股权都拿不到,岂不是太吃亏了?”

叶慧当即放下筷子:“怎么会吃亏呢?众位可能不太清楚我们新科海藻,以为我们只是一家普通的食品公司,没什么了不起的。”

“叶总,我们确实了解不多,你这边能不能详细说说?”

袁鸿江顺势请求道。

“好,不过在介绍之前,我首先要申明一点。

我们新科海藻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已经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前瞻计划,每年花在科研上的经费高达数十亿元,我们不是什么皮包公司。”

“嚯,居然有数十亿?”

现场瞬间骚动起来。

毕竟几十个亿的经费,已经远远超出了现场大部分人的身家。

叶慧笑着点点头:“诸位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说网上查查我们公司发布的年报,上面介绍得一清二楚。”

“叶总,你继续说。”

“在明白了我们公司的属性后,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了,但凡高科技公司,都是高投入高回报,当然了,同样也伴随着高风险。”

“不对啊,我们调查过你们公司的最近几年的营收,虽然利润不高,但却非常稳定,哪里有高风险了?”

林克俊面带疑惑。

叶慧满脸骄傲地解释道:“那是因为我们公司已经度过了初创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风险自然大大降低,总体属于可控状态。”

“难怪。”林克俊紧接着追问道:“叶总,我们想听一下贵公司接下来的规划,以及最终目标。”

这个是叶慧的长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她把现场众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就连刘鑫这种见过世面的老狐狸,都跟着两眼放光。

“啧啧,徐老弟,你们新科海藻真的是太厉害了,海藻粉这东西看着不起眼,没想到潜力居然如此巨大。”

“是吗,要不是叶总介绍,谁能想到小小的海藻粉,居然可以取代主粮,这里面的利润简直高得吓人。”

徐东赶紧谦虚道:“大家也别太乐观了,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够,距离取代主粮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呢!”

“徐董,实验室上个月不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吗,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叶慧兴奋地附和道。

“咳,叶总口直心快,其实这次的成果还没有对外公布,属于公司机密,我希望诸位都不要外传,以免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

徐东装出一副焦急模样。

其实,这些都是他跟叶慧提前商量好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同时帮这群人建立信心,免得他们瞻前顾后。

“徐老弟你放心,在座的都是咱们自己人,绝对不会外传的。”刘鑫当场拍了拍胸口,“不过我们大家都挺好奇的,你能不能简单跟我们说说这个突破?”

徐东趁机把事情说了一遍,最后叮嘱道:“这件事可大可小,诸位一定要替我保密,万一事情泄露了,影响营收不说,被证监会盯上就不美了。”

“我敬大家一杯,拜托了。”

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徐董放心,我们不是那种人。”

“对对对,大家以后都是合作伙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敢泄露出去,就是跟我们所有人作对。”

“徐董好心带着咱们赚钱,谁敢出卖徐董,我大头第一个跟他过不去。”

众人纷纷表态。

徐东笑着摆摆手:“我自然是信得过诸位的,刚才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跟我们新科海藻合作,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徐老弟,控股权方面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刘鑫心有不甘道。

如果拿不到控股权,等到亞互西扩完成,他这个“菲洲第一人”的威望将大打折扣,只有把众人团结在自己身边,他才能保证原先的地位。

甚至于赚钱,都还在其次。

第八百四十五章 统一大市场

“刘老哥,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这种事通过的概率非常低,董事会不可能放任这么大的产能不管,他们也怕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

“怎么会是竞争对手?咱们明明……”

徐东语重心长道:“刘老哥,你随便找个圈内人打听一下,看看类似的桉例多不多,有些厉害的子公司,甚至能反过来收购母公司。”

“唉,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刘鑫整个人有些落寞。

之前,在跟南投集团谈判的时候,尽管对方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以为都是推脱之词。

吴大韦见状,连忙帮着劝道:

“徐董,我姐夫是真心诚意的,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就算花再多的钱,我们也愿意。”

徐东摇摇头:“我手上只有两成多的股份,如果是其它事还好,大家可能会给我面子,但这种损害全体股东利益的事,他们是绝对不会通过的。”

“大韦,你别为难徐董了,有些事勉强不来。”

刘鑫冲着小舅子摇了摇头。

徐东见时机差不多了,准备抛出自己的计划。

“咳,刘老哥,其实你不必灰心……”

“哦?徐老弟,此话怎讲?”

刘鑫精神一振。

其他人也是纷纷侧目。

大家伙都知道利弊,如果能拿到控股权,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

徐东不疾不徐地泯了一口酒,紧接着又夹了一块红烧肉。

“你们想要控股权的心态,我能理解,毕竟大家伙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也不想糟蹋了。”

“徐董,您说的太对了。”

“你们听我说,如其把心思放在新厂上,不如另辟蹊径。”

刘鑫连忙催促道:“徐老弟,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哈哈,我这里也有一份合作计划书,大家不防先看看。”

徐东朝谭苗苗示意了一下。

后者立马打开了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了几十份文件,然后给现场众人每人发了一份。

刘鑫等人拿到文件后,便迫不及待地观看起来,文件很简单,只有薄薄的两页纸,但上面的内容却很吸引人。

“徐老弟,这是?”

“上面罗列的所有工厂,大家都可以任意投资,我们愿意让出控股权,甚至不占股都行。”

“徐老弟,你把我搞湖涂了,咱们不防把事情说得明白点?”刘鑫感觉自己的脑筋有些不够用了。

“刘老哥,这些工厂都是新科海藻的上下游产业链,大家不妨想想,总投资两千亿的海藻培育基地,它的产业链规模到底有多大?”

“这些公司保险吗?”

“当然保险,我随便举个例子好了。”徐东点点头,“例如这个灰肥厂,它是海藻生产基地的必需原料,缺了不行,风险几乎为零。”

“那这个面包厂呢?”

袁鸿江紧跟着问道。

徐东笑着介绍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可乐面包厂?说起来,这家面包厂是我名下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

“倒是有所耳闻,菲州这边的市面上,就有不少贵公司生产的面包。”

“大家听说过就好,可乐面包厂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研发了很多以海藻粉作为原料的面包。

如果海藻粉未来能取代主食,那么大概率就是这种海藻面包,有新科海藻作为后盾,赚钱是必然的。”

“开一家面包厂大概需要多少钱?”

瞬间有人心动了。

毕竟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当前环境下,这几乎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徐东喝了一口鱼汤:“这个没有限制,钱多的可以申请成为一级加盟商,直接包下一个大区,钱少的可以成为二级、乃至三级加盟商。

至于专利费,可以折算成股份,可以按照产量交钱,也可以一次性买断,大家可以任选其一。”

菲州距离国内太远了,直营成本太高了不划算,而且也管理不过来,还是跟袋鼠国一样,什么都不做,白拿钱比较好。

之所以一次性建这么多面包厂。

一是为了打开市场,推广海藻粉;

二是为了保障海藻粉的销量,毕竟灾情总有结束的一天,有些事要趁早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徐董,海外市场怎么算?”

“现在不是禁止粮食出口吗?”

叶慧下意识地插嘴道。

刘鑫赶紧咳嗽一声:“叶总,咱们北菲这边不缺粮,有时候需要和对岸互换一些物资,你看这条金枪鱼,就是从欧罗巴那边换回来的。”

“叶总,他们说的是走私。”

杨烁轻声提醒道。

叶慧了然地点了点头,同时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憋屈,国内那么缺粮,眼前这群人为了个人利益,居然罔顾国家利益,难怪上面要出手。

徐东非常清楚“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有些事情是禁不住的。

他笑着回答道:

“在上面解禁之前,海外市场我们暂时管不着,大家各凭本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