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218节(1/1)

“曹叔,应该是东南风。”徐东打趣道。

“好了,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早八点的高铁票,七点之前必须到公司集合。”

“好的。”

回到李科长的办公室,徐东直接半躺在沙发上:“李叔,除了我,剩下的两个人,你打算派谁去?”

“就老方和小顾吧!”

“老方他……”徐东诧异道。

李科长打断道:“要不是看在他媳妇怀孕的份上,这么好的机会哪里轮得到他去?”

“好机会?好在哪儿?”徐东满头问号。

“渠道有了,运输车辆也有了,你们不会夹带一些私货吗?”李科长提醒道。

“这也行?”徐东顿时坐了起来。

李科长笑了笑:“怎么不行?记得帮我和老曹捎带上一份,价格你自己看着办吧,尽量多买一些。”

“还可以用钱买啊?”徐东惊呼道。

“试试吧,把价格开高点,我听老曹的意思,公司好像也是花钱买的,具体价格就不清楚了。”

“行,如果能花钱买,我肯定多买一些。”

徐东立马点头答应下来。

……

隔天一早,不到七点钟。

徐东就拖着行李箱来到公司,行李箱里除了换洗衣服、烟酒和零食,剩下的全部都是分装好的白糖。

一斤一袋,总共有三十袋。

好不容易出差一趟,就像李科长说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空手而归,况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市面上的物资也丰富起来,机会难得。

“老方,配枪带了没?”

老方拍了拍腰间:“带了,忘不了。”

“老顾您呢?”

顾海元点了点头,眼前之人虽然比自己年轻,资历也远不及自己,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了他的顶头上司。

说真的,他的观感相当复杂。

一方面,对方确实给安保科的同事们带来了很多福利,大家都念着他的好,其中就包括他;

可是另一方面,对方也彻底截断了他的前途,有生之年,他基本上科长一职无缘了,顶多顶多就是个副科长。

时也命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李科长拍了拍手:“好了,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咱们就出发吧!”

“科长,开我的车吧,我车空间大。”徐东开口提议道,反正出差总共就三天,他早上开车过来的。

“也好。”

李科长从徐东手中接过车钥匙。

在南门接上老汪和司机,一行人直奔燕京南站,李科长开车很稳,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临近春节,火车站里面人潮滚滚。

进站之前,李科长特地把徐东拉到一旁叮嘱道:“路上注意安全,万一真遇到突发情况,就别管什么货物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最重要。”

“我知道了。”徐东郑重地点点头。

“老方年纪毕竟大了,你多照顾着点,要是小向在就好了,这种出差还是你们年轻人比较适合。”

“向欣在也不行,她还要奶孩子呢!”徐东叹气道。

“非要跟我抬杠是吧?”李科长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大黄鱼别忘了,能买多少买多少,要是钱不够,记得打我电话,我给你转账。”

“您老放心,我还会缺钱么?”

“如果有其它问题,一样也可以打电话,我这边路子肯定比你广。”

徐东点点头:“记住了。”

“该说的都说了,你们赶紧进站吧,千万别错过了时间。”

燕京到闽东的高铁,每天只有一个班列,错过了就只能等第二天了,或者进行转车,只是转车的车票不好买。

顺利通过安检,徐东摸了摸身上的警服,多亏了这身“虎皮”,要不然这么多白糖,还真不一定能通过安检。

坐上高铁,老汪好奇道:“小徐,刚刚安检员带你进去干嘛了?”

“没事,多带了几条烟,人家也是例行询问。”徐东随口应付道,这个老汪主要是负责采购工作的,两人之间并不熟。

“你还带烟了?”老汪喉咙上下涌动了一下,一看就是烟瘾犯了。

徐东笑着解释道:“带过去准备换点东西,等到了地方,我给您拿一包。”

“别忘了还有我呢!”老方用胳膊碰了碰徐东。

“都有,一人一包,这样行了吧!”

司机小郑连忙推脱道:“徐科长,我就不用了。”

五人当中,就属他不是正式工,也是最年轻的,看起来不到最多二十七、八的样子。

第两百九十三章 初到闽东市

“不用跟我客气,小郑你是咱们的司机,更需要香烟提神。”

在众人的劝说下,小郑想拒绝也拒绝不了,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收下。

高铁上很无聊,出了主城区基本上就没了信号,连网都上不了,一行人只能通过闲聊打发时间。

“小郑,你是哪儿的人?什么时候进公司的?”老方问道。

“我老家是东北黑州的,以前在部队里开过大车,去年年底才进的公司,到现在还不满三个月呢!”小郑回答道。

“你是一个人来这边工作,还是全家都搬过来了?”徐东顺口问道。

“全家都搬过来了。”

小郑家还算小有能量,一家子顺利拿到了首都的暂住证,要不然他也进不了电力公司,虽然只是一个合同工,但比派遣工要好很多。

“黑州那边的生活怎么样?”老汪好奇道。

小郑摇摇头头:“生活很苦,尤其到了冬天,口粮根本不够吃,不说孩子了,连大人都受不了。”

“你们一个月多少口粮?”

“就拿我们家举例吧,全家总共五口人,三个大人两个孩子,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家只买到了七十一斤粮食,而且大头还是土豆和红薯。

要不是家里还有点存粮,一家人差点就没能熬过来,我记得当时一斤土豆的价格,黑市上都被炒到了十几万块钱。”

“怎么会缺得这么狠?”徐东皱眉道。

按道理说,口粮由全国统一分配,就算再少也得有个限度,各州之间不可能相差太大。

小郑苦笑着解释道:“那段时间刚好碰上了超级沙尘暴,道路都被沙子给掩埋了,粮食根本运不进来,就算粮卡上有粮,也买不到现粮。”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徐东感慨道,这是天灾,谁也没有办法。

“自从这件事后,我们家就打定了搬家的主意,万一要是再碰到这种情况,还能不能支撑下来就说不好了。”

“这么说,你们那边的人口流出相当严重啊?”老方紧接着问道。

“非常严重,有钱有势的大部分都走了,就连我们的首府,现在差不多都空了一半。”

“那房价应该很便宜吧?”

“便宜的不得了,一般小区,均价都不到3000快,下面的中小城市更惨,为了吸引人口,房子几乎等于白送。”小郑回答道道。

“这么夸张?”老方表示怀疑。

“中小城市经常断水断电,有时候连暖气都断,他们那边的房子送人都送不出去,人都快跑光了。”

徐东摸了摸下巴,不得不感叹一句:“你们那边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出海口,直接被堵死了,真他妈恶心人。”

“一针见血!”老方马上竖起大拇指。

小郑犹豫了一下,似乎欲言又止。

徐东赶紧问道:“怎么?难道这其中还有隐情?”

众人来了兴趣,连忙追问起来。

“嗨,我就说了吧,估计都是公开秘密了。”小郑叹了口气,“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

“别磨蹭了,快说!”老方催促道。

“咱们国家好像和东边的毛熊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合作,出海口根本不是问题,也建了不少海水淡化工厂。

最大的问题还是气温太低了,尤其是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五、六十度都是家常便饭,这种极端天气下什么工业都搞不成。”

“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有点道理。”老方附和道。

徐东则是对毛熊国的合作很好奇,不由得问道:“小郑,你知不知道毛熊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这个我还真知道一点,目前整个亚洲地区的毛熊人,不是去了西边,就是在咱们国内定居了。

他们那边的气候更恶劣,而且因为缺乏大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根本没办法生存。

之前的鲜卑利亚大火,就差点烧到了他们的近海边疆区,最后还是咱们帮忙,才扑灭了大火。”

“他们都在哪定居的?”

“主要都在我们首府冰城,其它城市也有不少,加起来大概有三十多万人,上面给他们划拨了单独的定居点,同时还办了粮卡。”

“这么大方?”

徐东怀疑自己听错了,之前的南朝难民危机,他可是亲自经历的。

“当然是有条件的,两边好像签订了什么合作协议,具体什么内容我也不清楚,听说国内好几家矿业巨头都在那边开设了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