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39节(1/1)

徐东当场签完了所有文件,然后通过手机银行,直接向监管账户转了一笔钱,数额是645万,加上定金,刚好是当初谈好的价格。

“徐先生,咱们后天就可以去房产局办理过户手续了,您这边有时间吗?”王总脸上堆满了笑容。

“我这边肯定不行,到时候还是让我妻子过来办理吧,你直接联系她就行了。”

徐东说完就把杨丽娜的联系方式留给了王总,他白天还要上班,只能由杨丽娜出面。

王总点头道:“没问题,手续很简单的,花不了多少时间。”

“麻烦你们了。”

……

第二天,徐东准时去上班。

一进办公室,就被同事们给围观了,大伙儿七嘴八舌地问着轮训班的事情。

“训练累不累?”

高月梅抢着回答道:“你们看小徐都瘦成这样了,还用问累不累?”

徐东笑了笑:

“前面还好,主要是上课,最后一天搞了个演练,是真累惨了。”

“有演练?打枪了吗?”

“防暴枪算不算?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的那种。”徐东反问道。

向欣失望道:“那就是没有了,太可惜了。”

“你又没参加轮训班,有什么好可惜的,要可惜也是我可惜才对。”徐东郁闷道。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枪械梦,徐东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能打枪的话,下一次我也去。”向欣憧憬道。

徐东无情地打击道:“那我劝你还是别去了,里面没有实弹射击,只有三本厚厚的教材,三天学完一本,最后还要考试,考不过还要补考。”

“那算了,我对考试不怎么擅长。”向欣选择从善如流。

众人闹腾了一阵,直到李科长过来上班了,对方第一时间就将徐东叫进了办公室。

“小徐啊,辛苦了,这次培训有什么收获没有?”

徐东拿着热水瓶给李科长的杯子倒满水,紧接着回答道:

“没学其它东西,就学了三本教材,主要是关于处置群体事件的,我觉得咱们公司肯定用不上。”

“群体事件么?”

李科长低头沉思了片刻,随后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也用不上。”

“李叔,你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徐东好奇道。

李科长挥了挥手,“这个你就别问了,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的,知道的也许还没你多。”

“哪能呢,李叔,您老可是……”

“好了,别拍马屁了,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老张已经决定提前退休了,他的队长一职从今天起正式属于你了。”

“谢谢李叔!”

“嗯!”李科喝了口茶,接着吩咐道:“这两天你把在轮训班学到的内容,好好整理一下,然后发到同事群里面,让大家也跟着学习学习。”

“知道了,李叔。”徐东答应道。

他在轮训班,可是写了一整本的笔记,到时候用手机拍成图片,再直接上传到群里,估计花不了多少时间。

“好了,你这边有什么想问的吗,没有的话,赶紧去上班吧!”

徐东摇摇头,然后离开了办公室。

时隔十天,再次回到北门,有点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在几天前,小黄和小程都辞职不干了。

小黄是因为考上了辅警,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小程则是直接回老家了,听说家里出了点事。

徐东也是昨天拿回手机后,才收到两人发的信息,除了补上几句客套话,以后基本上都不会再联系了。

小汪看见自家老大回来了,赶紧站了起来,一脸惊喜道:“徐哥,你终于回来了,培训结束了?”

徐东点头道:“嗯,昨天下午结束的。”

“徐哥,小程和小黄都辞职了,你知道不?”

小汪语气有些低沉,毕竟是一起相处了大半年的同事。

“知道了,他们给我发了信息。”

小汪接着将两位新同事,介绍给徐东认识:

“徐哥,他们俩都是新来的,在外面站岗的是小刘,我旁边的这位是小和,我们都叫他大头。”

“徐哥好!”

小和看起来二十多岁,身材有些微胖,整个人看起来憨憨的。

“嗯,大头你多大了,在这边工作还习惯不?”徐东客套道。

“我今年二十二岁,工作还好,虽然工资少了点,但是比我之前送外卖轻松多了。”大头如实回答道。

“好好干,以后你就跟着小汪吧。”徐东交代道。

反正门卫室也没什么事,不如就让小汪带带两人吧!

第五十三章 分户

6月1日,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徐东特地请了一天假,领着可可姐妹俩去燕京环球度假区玩了一整天。

中间还坐了霸天虎过山车,算是履行了之前许下的诺言。

6月5日,燕京地区最大的河流恒定河,因为旱情的持续加深,彻底断流了。

至此,首都境内的五大水系均告失守,燕京市正式成为了一座没有河流的城市。

6月10日,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整个燕京地区开始实行分地区、分时段供水方案。

以四合院所在的街区为例,每天只有两个供水时段,一个是早上六点到七点,一个是晚上七点到八点,大致相当于早饭和晚饭的时间。

6月13日,星期一,等待了半个月的时间,徐东终于拿到了新房子的房产证。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房产证上写的是徐爸和徐妈的名字。

徐妈也没在意,只是单纯地以为儿子孝顺,怕他们俩口子待在这边没安全感。

为了庆祝家里又多了一套房子,也为了儿子的孝心,徐妈满心欢喜地做了一大桌子饭菜。

用餐期间,徐东摆明了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接连几次想开口,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徐妈早就把儿子的表现看在眼里,她是那种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性格,索性直接把话挑明了:

“儿砸,有事你就直说,别板着一张苦瓜脸,弄得全家人都没胃口吃饭。”

徐东脸色僵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继而小心翼翼地说道:“爸、妈,有件事…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什么事,赶紧说!”徐爸不耐烦道。

徐东斟酌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爸,我想把你和我妈的户口,单独迁出去。”

自家的户口簿上,徐东才是户主,徐爸和徐妈属于父母投靠子女落户。

徐妈一听到这话,立马火冒三丈,扯着嗓子哭喊道:

“我命好苦啊…徐东…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我和你爸哪里对不起你了,你是不是嫌我们老俩口在这里碍事?

我说呢,你怎么把新房子过户到我们名下,原来是早有预谋。

好,不用你赶,新房子我也不要了,我和你爸明天就回庐阳……”

杨丽娜一边安抚着孩子们,一边朝徐东丢了个责怪的眼神,让他赶紧把话收回来。

徐东则是一头黑线,这哪到哪儿啊,怎么又扯到回庐阳了?

于是赶紧站起来解释道:

“妈,你想到哪里去了,咱们家离开谁也不能离开你啊!我的意思是咱们只是名义上分户,其实还是住在一起,和现在没什么区别。”

徐妈似乎意识到自己会错意了,但又放不下面子,一时间恼羞成怒道道:

“好好的,干嘛要分户,你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徐东苦笑着解释道:

“我这两天看了不少新闻,国家好像要收房产税了,咱们家名下现在有两套房子,肯定是要被课以重税的,所以我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其实这根本不关房产税的事,徐东也不在乎这点钱。

真正原因在于,在不久的将来,大夏将会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房地产改革,简称房改。

房改的内容有很多,但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限制每户家庭只能拥有一套房产,多出来的房产将会被国家低价征收。

而且在房改之前,国家还会先行一步冻结所有国民的户口,以防止有人通过假离婚等手段,钻政策漏洞。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东才打算让父母单独成户,以避开未来的房改。

“老头子,咱们国家真的要收房产税了?”

徐妈平时并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只能向徐爸求证。

徐爸点点头:“东子说得没错,最近确实有很多这方面的传闻。”

这下轮到徐妈犹豫了,既然要收房产税,那分户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她心里那一关始终过不了。

老年人嘛,思想都偏保守,不想和儿女们分开,即便是名义上的分开也不行。

徐东决定加把火:“妈,不就是每年几十万块钱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要是不愿意,那就算了。”

“什么,每年几十万,怎么会有这么多?”徐妈惊呼道。

“那当然了,国家征房产税,肯定是征贵的那套房子。咱们家四合院估价一个亿是没问题的,根据国际惯例,就算只征百分之零点五的税,一年也有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