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江北四大牛人(9)(1/1)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史可法大人终于可以欣慰地笑了,但笑容在他的脸上并没有停留多久,很快就凝固了。因为一场更加激烈的内斗即将爆发,冲突双方的主角是“黄闯子”和“翻天鹞”。

本来,史可法安排靖南侯黄得功在距瓜州不远的仪真升帐办公,高杰就感觉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这天又接到报告,说黄得功带领一哨人马正悄悄向瓜州靠近,高杰大吃一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在中途埋伏,并恨恨地说:“这一回,定要生擒黄闯子!”

其实黄得功并不是来偷袭高杰的,而是来迎接前往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赴任的族弟黄蜚。登莱总兵黄蜚原本不姓黄,可他的舅舅大名鼎鼎的前辽东总兵黄龙没有子嗣,就过继了他并由他继承官位,黄蜚这才跟靖南侯黄得功续上了谱,联了宗,结为兄弟,关系还相当不错呢。

史督师推荐黄蜚镇守镇江,可从登州,莱州来镇江要经过高杰的防区,黄蜚唯恐遭受高军的劫掠,就写信给兄长,请求保护。性格仗义的黄得功二话没说,跨马提鞭带领三百轻骑兵就向瓜州方向奔来。

中午时分,老将军黄得功来到一处名叫土桥的地方,招呼士兵解鞍下马,埋锅造饭。饭刚做熟,突然喊杀声四起,飞矢如雨,黄得功手下“马不及介,人不及装”,眨眼间死伤一片。

黄得功被打懵了,怎么也没想到此地会有埋伏。他大叫一声,腾身上马,高举铁鞭,就往外冲。怎奈胯下战马被乱箭射中,头部攒集了几十支利箭,訇然倒地。这是黄得功花费千金购买来的宝马良驹,惨死在土桥,黄得功心疼得差点落下泪来。

但不容迟疑,黄得功赶紧跳上旁边一匹无主的战马(主人已战死),双鞭运转如风,拨打雕翎,护住全身,像一头发疯的猛虎,哮声如雷,溃围而出。一员骁勇的大将骑一匹大黑马,高举金顶狼牙槊,率领着十几名骑兵,看来是记起了高杰要活捉黄闯子的命令,一个劲催动战马紧追不舍。

黄得功气恼已极,猛然回身,断喝一声,把敌将劈头砸下来的狼牙槊夺在手中,远远扔出,然后运足力气,双鞭齐下,将敌将连人带马打得稀烂。

后面的追兵都怔住了,这时黄得功又从腰后抽出雕翎箭,搭弓在弦,连发七箭,七名追兵应声落马,箭射光了,他又挥动铁鞭,纵横驰奔,杀死三名敌将。其他追兵再不敢紧逼,眼睁睁看着黄得功跨马提鞭,缓缓离去。

可黄得功带来的三百骑兵却都已抛尸沙场,再也回不去了。

回到仪真的黄得功暴跳如雷,咬牙切齿,他如何能咽下这口窝囊气?

他一边派人向南京朝廷申诉,一边调兵遣将,并联络老战友刘良佐,发誓与“翻山鹞”高杰决战到底。

眼看江北四镇中战斗力最强和实力最雄厚的两支军队就要惨烈火并,督师大学士史可法赶紧派江北监军万元吉前来和解,万监军磨破了嘴皮,好说歹说,可黄得功铁青着脸,就是不说一句话。万元吉无法,只得飞报史可法,说自己已无计可施,只能由督师大人您亲自出面了。

这时正赶上黄得功的母亲去世,史督师亲自赶来吊祭老人家。哭拜之后,史大人站在灵堂前诚恳地对黄得功说:“土桥之战,是个人都知道是高杰理亏,请老将军看在国事危急,再也经不起折腾的份上,看在刚刚故去的深明大义的黄老夫人的面子上,平息怒火,捐弃前嫌,让天下人都谴责高杰的不义,感念黄老将军的顾全大局和耿耿忠心。”

听督师大人如此说,黄得功的脸色渐渐和缓了,但终究因丧失那么多弟兄和马匹而心存忌恨。

于是史可法派属下参谋到高杰大营继续调解,对高杰说:“靖南侯已经听从督师的劝告,高将军难道因为爱惜几百匹马就要危害国家大事吗?”

高杰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挑选出一百匹战马赔偿黄得功,可送来的战马大多羸弱不堪,来到仪真大营不久,有的就病倒了。史可法无奈,只得自己拿出三千两银子代替高杰补偿黄得功,并命令高杰拿出一千两银子为黄老夫人送葬,这场纠纷才算了结,可因为内讧造成的裂痕却是永远难以弥合了。

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督师扬州的本意,是稳固江北,然后统领四镇之兵“讨贼西行”,收复失地,可实际上他根本指挥不动江北四大牛人,他的主要精力都耗费在了息风灭火,调解矛盾,排除纠纷上,活脱脱成了一个救火队员,“和事佬”。

本来,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后,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行政格局已经形成,皇帝和朝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出任统帅者如督师,总督均为文臣,武将即使贵为总兵,官居一品,封侯封伯,也必须接受督师,总督的调遣和节制,谒见时都要大礼参拜,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

也许由于受到压抑的时间太久了,崇祯末年,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已露端倪,但除个别将领如左良玉外,武将们还没有人敢于公然违抗朝廷所派重臣的调遣和节制,可如今,高杰,黄得功,刘泽清等人自恃定策之功,骄横傲慢,蔑视文臣,侵害百姓,并且相互争斗,形同水火,而督师大人史可法“既不能以德化,又不能以法制”,只能苦苦解劝和恳求。

看来,大明王朝以文治武的的局面已经结束,武将跋扈称雄的时代来临了。而这种持续激烈的冲突和内耗将彻底摧毁大明复兴的一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