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川人负我(6)(1/1)

血洗成都。

正当张献忠为爱子被误杀而痛苦不已的时候,他又收到了两个令人不安的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闯王李自成死了。

潼关一败,大顺军被迫撤出西安,向湖广转移,满清的英王阿济格穷追不舍,李自成连吃败仗,走投无路,最后毙命于通城九宫山。

对于李自成,张献忠本来是相当嫉妒的。李自成成名比张献忠晚,当张献忠起兵“西营十八寨”,号称“八大王”,与老闯王高迎祥并肩作战的时候,李自成还只是高闯王手下一员偏将,号称“闯将”。

但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称号,潜伏了一段时间,很快迎来了事业的突飞猛进大发展,拥兵百万,战将千员,占领了陕西,攻克了北京,面南背北,竟然做起皇帝来,令张献忠羡慕嫉妒得要抓狂。

但现在,张献忠做梦也没想到,兵多将广,叱咤风云的李自成竟失败得这样快,这样惨。去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不得已退出北京的时候,他还暗地里幸灾乐祸,可如今,想到自己危机四伏的处境,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分明感受到一种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悲凉。

一整天,张献忠呆在宫中,阴冷着脸,一言不发。

张献忠获得的第二个坏消息是:成都附近的老百姓阳奉阴违,处处与大西朝作对。

这时南明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的消息早已私下传遍了成都附近三十一州县,不堪忍受大西朝恐怖统治的老百姓都暗自欢喜,偷偷供奉起“大明中兴弘光万岁”的牌位来。

一向勤俭持家的成都老百姓自作聪明的将大明弘光帝的牌位跟大西朝张献忠的牌位做在了同一块木头上,只是一个在反面,一个在正面。白天有人时就公开摆出老万岁张献忠的牌位,傍晚无人后就翻转过来,供起大明弘光帝的牌位,虔诚地焚香顶礼膜拜。

不料有一天孩儿兵四处巡查,一阵猛风吹来,竟把一户人家供奉的牌位刮倒了,露出了“大明中兴弘光万岁”的字样,孩儿兵连查几家,都是如此。

一切都暴露了。张献忠气得暴跳如雷,大骂“蜀獠”该死。

张献忠找来文臣武将商议对策。

由于四川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大西朝能够控制的地方,主要是成都附近的一些州县和川北的部分地区,川南的杨展和川东的曾英虎视眈眈,气势逼人,这时的张献忠在成都的处境日趋窘迫,心中开始萌生弃蜀北行的想法。他心情沉重的对大家说:“咱老子得蜀二年,蜀民恩之不附,威之不畏,屡抚屡叛,该怎么办?咱想弃蜀出秦。陕西是咱老家,自古建都,多在西安。俗话说秦强蜀富,从来强兵骏马,皆出于秦,要图大事,还是陕西!

“咱自江南,湖广以至四川一路杀来,缴获的金银财宝不下千百万,这些身外之物携带笨重,丢弃可惜,咱老子要全部拿出来,赏赐给四川百姓,让他们感念咱的恩德,帮咱守住这一方土地。待咱老子亲提雄师夺了长安,正位陕西后,再返回四川,他们仍是咱的百姓。众位以为如何?”

张献忠的发言严肃认真,一石激起千重浪,大西朝的文臣武将叽叽喳喳议论起来,都有些舍不得放弃千辛万苦打下的“天府之国”四川。经过讨论,最后形成了张可望,汪兆麟两派意见。

平东将军张可望主张:轻徭薄赋,以恩止杀。他的理由是:

“蜀民虽然剽悍,不知感恩,其实还是因为我大西朝立国日浅,恩义未结,蜀人畏惧疏远,才怀有二心。四川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东连荆楚,北接汉沔,瞿塘险要,剑阁雄奇,是真正的形胜之区,兴王之地。臣恐今日弃之如敝屐,他日取之如登天。目前当务之急,应是轻徭薄赋,以恩止杀,另颁新政,与民更始,稳住根基,徐图发展。”

左丞相汪兆麟则主张:四川百姓,令人可恨,应不分良贱,杀戮一空。他的理由是:

“皇上汗马血战,抚有此土,而蜀人德不知怀,威不知畏,屡抚屡叛,此蜀人负皇上,非皇上负蜀人!四川山水险恶,人性刁蛮,一旦舍之而去,定会啸聚为乱,北拒剑阁,东扼瞿塘,皇上再想恢复,必然难上加难。

“依臣愚见,不如将四川百姓,无分良贱老幼,尽行剿杀,使之千里赤地,万灶绝烟,然后弃之他往,使后来别有觊觎此地者,目击荒烟蔓草,有土无人,势难久居。待皇上收服中原,正位长安,然后驱赶他省百姓充实四川,那么四川终究还是咱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