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能再回头(1)(1/1)

经过一天的激战,吴三桂算是领教了大顺军的实力。虽然大顺军死伤众多,但吴三桂也损失了几千人马。照这样消耗下去,关宁军早晚得玩儿完,因为吴三桂就这些人马,死一个少一个,而李自成已经占据了黄河以北大片地盘,不愁兵员的补充。

就在几天前,吴三桂还把山海关看做自己的命根子,非常不情愿八旗军到来,现在,他却急切盼望多尔衮快快来到。他站上城头不住的眺望东方,为什么还看不到摄政王多尔衮的影子?现在山海关军心不稳,死伤严重,没有大清兵的帮助,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天黑的时候,吴三桂得到报告,八旗军已抵达欢喜岭,距山海关只有五里路程。他立即派出使者,催促多尔衮赶快入关。而多尔衮却非常沉得住气,驻扎在欢喜岭就是按兵不动。

救兵如救火,吴三桂急得嗓子眼都冒烟了,连续不断的派人催促,据史书上记载,“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也没有请来多尔衮的救兵。

吴三桂心中恨恨地说:多尔衮,算你狠!

他明白,多尔衮对自己还有疑虑,特别是双方合作的条件还没有正式谈妥。当初的考虑是不是太天真了,多尔衮的胃口大得很!

生存还是毁灭,这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不能再等待了,必须给予多尔衮更大的让步,甚至……

吴三桂不敢再想下去了,他要亲自前去欢喜岭,拜见多尔衮,请求大清兵立即进关。

四月二十二日凌晨,吴三桂带领一百多名骑兵飞驰欢喜岭。

距离山海关五里处的欢喜岭,原名凄惶岭,因为有明一代,通过山海关去辽东的主要有三类人:戍边的士卒,充军的犯人和逃荒的难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此地,回望家乡恋恋难舍,瞻望前途一片茫然,心中自然凄惶,难受。

但有人觉得凄惶岭这个名字不吉利,偏偏愿意称它欢喜岭。因为那些不幸的人们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能够返归故乡时,同样经过此处,登上此岭,山海关近在眼前,又会有举足到家的“欢喜”。

一处山岭,两个名称,正反映出人们复杂矛盾的心理。今日的山海关前,不也正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吗?

今天摄政王多尔衮心情异常兴奋,他的脑海里不知为什么,忽然又浮现出顺治的母亲庄妃那姿色撩人的面容。父兄的遗志即将实现,虽然吴三桂还让人有些疑虑,但我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的!

当然多尔衮也很警惕,谨慎,因为他毕竟率领着大清朝几乎全部家当,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他登上威远堡,瞭望山海关前的战况。他必须进一步考察吴三桂的诚心,也迫切需要了解从未交过手的大顺军的战斗力。

这时忽然有人报告:明朝的平西伯吴三桂求见。多尔衮不仅抚掌大笑:

“天下在我掌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