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7[治愈] 第81节(1/1)

一个个讲过来差不多也就到十一点了,再公布获奖名单。

画画和剪纸是大类,其他有些参加的人少,也不用评选。

原本姥娘觉得自己也就是个人情奖,人家看她一把年纪给她一个奖,当领导念出剪纸二等奖夏女士的时候她还有点懵呢。

二等奖有五百块钱的奖金!

林妍赶紧提醒她,“姥娘,你啦。”

林妍让三宝和她一起扶着姥娘上去领奖。

老太太小脚,这里地面有点滑,而且礼堂地面有斜坡,可不能给姥娘摔了。

大姨很想扶着姥娘上去露脸,却被林母扯住了,让她坐那里看就行。

领导笑容满面,非常有耐心地等在台上,等姥娘上台了他给颁奖,一块二等奖的奖状,镶嵌在玻璃镜框里,另外还有五百块钱的奖金。

三宝帮姥娘抱着奖状,笑得见牙不见眼,林妍扶着姥娘让她自己拿着奖金红包,然后和领导合影留念。

领导非常亲切,跟姥娘握手,赞她老当益壮,“看起来才六十岁的样子,大娘显年轻啊,要多参加咱们县里的文化活动。”

姥娘笑得合不拢嘴,她没文化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知道一边点头一边笑就行啦。

旁边是那位崔昭芸女士,她是三等奖,拉着脸老大不乐意的样子。

原本她觉得自己剪得更有艺术的美感,按说应该二等奖才对,哪里知道会被一个乡下老婆子压一头,实在是不爽。

第一名是市里来的,四十来岁,已经成立了文化公司,人家是冲着镀金的,至于拿八百块奖金倒是没什么吸引力。

林妍听别金海讲姥娘这个奖评得还有点小插曲呢。

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对两个第二名有点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市报社选送的夏女士作品,一个是县文化局选送的高夏氏作品,他们觉得这俩作品都非常成熟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当选前三。

后来他们游移不定的时候,别金海看见了忙说那是一个人。市报送的夏女士地址和高夏氏地址一样,都是他们县高家村呢。

于是毫无疑问就把姥娘定位了第二名,然后崔昭芸才顺势排了第三名。

颁奖以后还有市报记者以及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获奖者们,这种采访一般找有话题度比较抢眼的。

第一名因为有任务,自然要重点采访宣传,其他的他们瞅瞅那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最有意思,于是他们都采访了姥娘和林妍,三宝害羞紧张,吓得赶紧躲开了。

采访的时候姥娘听不太懂的就得让林妍翻译,姥娘说的人家听不懂的也得林妍翻译。

散会以后文化局还管参赛者们吃顿饭,都去文化局会议室,食堂炖的白菜粉条,还有四喜丸子,配着白面大馒头,菜式不多却管饱。

姥娘家来了好几个家属,别金海也做主管饭,让大姨林母跟着去吃饭。

姥娘吃饭的时候就把奖金都塞给林妍了,让她拿着租房子,大姨有心想要一直没得着机会。

吃过饭参赛者们可以留下交流切磋,也可以回家。

李玉凤几个来找姥娘,坐在会议室里交流一下。

所谓交流自然不是闲聊,而是拿出剪刀和红纸来咔嚓咔嚓开始剪。

姥娘就来了劲头,她特意戴了老花镜的。

李玉凤看她老花镜款式很老,镜片很厚,戴着累,便把他们几个人的拿给姥娘试试,“来,老姐姐您试试哪副合适就戴哪副。”

他们这些都是薄镜片,戴着不累。

姥娘忙拒绝,“我孙女给我买呢。”

林妍说这一次来县里就给姥娘买新的老花镜。

李玉凤却说他们的是市里特意买的,质量比县里这些好,让她戴着,他们回头从市里买很方便。

看他们那么热情,林妍就让姥娘收了,也该给姥娘交几个朋友。

姥娘戴了人家的眼镜,是比自己的戴着舒服,她指点人家剪纸就更上心了。

李玉凤:“老姐姐,那个第一名剪得不如你好。是内定的。”

姥娘:“诶,不能这么说,人家剪得好。”

李玉凤撇嘴:“她就是开公司了,我瞧着咱们也能开公司。也弄个文化公司,把我们县里的这些民俗艺术给推广出去。”

这个姥娘就不懂了,只听他们说。

林妍还惦记着去找韩慕阳,就让大姨和林母陪着姥娘,等二哥来了他们一起回去就行,她和三宝去找韩慕阳办点事,可能要很晚才回家。

林母:“你这个孩子,整天忙忙叨叨的,不回家又去干啥?”

林妍:“我爹没和你说吗?”

林母想起来,她就悄悄跟林妍道:“那什么时候使钱?我给你们取了回头送过去。”

林妍:“越快越好吧。韩慕阳舅舅在省里开大铺子呢,跟着他干指定不亏,家里要是有闲钱你最好多投点。”

林母不太懂这个,还得需要时间消化,她答应回去就取钱给韩慕阳送。

林妍就和三宝骑车去找韩慕阳了。

韩卫红给找到铺子了,一共四处,韩慕阳先从地图上看了一下,选中了县政府那边的。

县政府是前两年新盖的楼,十年内不至于再拆盖。如今县城也不算大,县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重要机关部门几乎都在那一片。铺子就开在东西大街上,闭着眼睛都不会亏的。

韩慕阳看中了两处,一处三间铺面带着三间的小后院,一处五间铺面没有后院。因为是韩卫红出面打听的,别人租金也没要贵,都很公道,小院一年租金三千三,五间铺面租金原本三千便宜了两百。

前些年县里商业也不发达,到95年的时候也没多少铺子呢,顶多就是理发烫发、小卖部之类的。这两年陆续开了一些小面馆、饭馆、肉店,都租用小铺面,那种大铺面不好租,只能拆分出租,如果有人愿意整租那人家总体愿意便宜两百块租金。

按照林妍的记忆,怎么也得到99年或者2000年,县城的铺子租金才会大涨一波。

韩卫红:“略远点买个小院子两千也够。”要是租的话一年顶多一千。

三宝暗自咋舌,他有点不懂为什么位置没差多少,可价格差那么多呢?

林妍小声道:“做生意位置很重要,位置代表着客流量,人多生意才多。”

三宝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咱村里的房子不值钱,我们后屋有人住了一年,总共给了才五百块。”

他们去实地看了一下,那两处铺子离着不远,都在一条街上。

原本他以为五间铺子没有院子那就没住的地方,如果雇人来就不能提供宿舍,只能雇当地人或者另外租地方睡觉,结果看了一下人家后面带着一间挺宽敞的杂物间。

杂物间收拾一下可以当临时宿舍,这就很好了。

韩慕阳跟林妍商量一下,就租这一处。

有韩卫红在前面给张罗,他们也避免了很多可能遇到的陷阱,比如产权问题等。

韩卫红因为职业关系,自然不能直接帮他们租赁,最后就由韩慕阳以韩奶奶的名义租下来。

韩慕阳跟房东商量,签订了五年租赁协议,租金季付。

房东这会儿正愁往外租呢,看有人肯长租自然高兴,虽然不舍的免点房租却把一张上下铺的木床、桌凳等送到杂物间免费给他们用。

签完租赁合同,拿到了钥匙,韩慕阳给了韩卫红一把,让她帮忙保管。

韩卫红笑道:“这么大一个店开起来,差不多得一万出头吧。就我和你们姑父俩人的工资,一年不吃不喝也就这些。”

这是提醒他们要多花心思,别到时候亏了。

三宝已经合不拢嘴了,掰着手指头算一万块,他达达得换多少油才能赚这么多啊。

林妍笑道:“姨您放心,这不是有韩慕阳嘛,有他在就不会亏钱的。”

韩慕阳:“……”这帽子又给我扣上了!

韩卫红也直乐,从见了面以后但凡她有点担心的,林妍立刻就说有韩慕阳在指定不会亏钱。她发现林妍很有意思,明明自己很能干,却总是把功劳推给韩慕阳,对韩慕阳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而韩慕阳原本那桀骜不驯的性子,被林妍无形中给上了笼头,让他比从前一下子稳重了很多,跟变了个人似的。

这俩人在一起学习开铺子,互相影响互相进步,真挺好的。

三宝已经在张罗哪里有笤帚扫帚的,他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韩慕阳:“不用自己打扫,咱们得找人重新装潢一下。”

现在这午间铺子就水泥地,白灰墙,有些地方斑驳氤氲得厉害,得重新修整一下,还得把电线、灯、插座重新规划一下。

韩卫红:“这不挺好的嘛,还花钱重装干嘛啊?”

这周围的铺子一个个都灰突突的,屋子里都是白灰墙,也都掉墙皮,也没见谁还装修。

干嘛花这个冤枉钱啊?

这会儿小地方开铺子,都冲着赚钱来的,根本没有装潢意识,顾客对店铺的环境店面也没太大的要求,所以大家都没这个想法。

林妍支持韩慕阳:“把铺子装修一下,看起来就上档次,这样人家买礼品的才觉得礼品也高档啊。”

韩卫红一想也是,是自己狭隘了,隔行如隔山呢。她就说让姑父找人问问,看看请几个人来拾掇一下。

韩慕阳:“不用,罗智辉家不是有包工队么,从他们那里找俩人来弄一下就行。”他自己设计,让人按照他的要求装,简单得很。

林妍可没想到前世她对罗智辉避之不及,今世还成了亲戚,接二连三地打交道。当然,人家现在不骚扰自己,那完全没问题。

韩卫红看他们居然还有人搞装修,也就放心了,对侄子更是另眼相看,寻思晚上就跟二哥打电话好好夸夸韩慕阳。

罗智辉家是有电话的,他们也不用回家找,直接给他家打个电话。

罗智辉正张罗了一帮人在家里打扑克呢,接到韩慕阳的电话还愣了一下,他可没想到韩慕阳会给自己打电话。

“装修?那你可找对人了。”

韩慕阳:“我姑介绍县里的我没用,想到你们家了。能给优惠价吧?”

罗智辉:“那不废话么。你等等,我去问问我爸。”

罗爸刚骑着摩托从外面回来,满头满脸的沙尘,听儿子说罗智刚对象家的亲戚要装修个小铺面,他道:“还要什么钱啊,有现成的材料,我给他们包了。”

有他爸这句话,罗智辉就去给韩慕阳吹牛。

韩慕阳:“那不用的,材料费、人工费、你们的利润我们要出的。”

对方不赚他们的钱,他反而不放心,他只需要出合理的价格,然后对方把活儿做好,这就是最好的。

因为他和林妍可没时间一直盯在那里,装修工人用心和不用心那效果就天差地远。

罗爸听韩慕阳那么说,就亲戚接了电话和韩慕阳聊一聊,听听对方的要求,最好他道:“那这么着,吃了饭我往县里去一趟,咱们看看工地拿个方案。”

挂了电话以后,他还夸儿子呢,“你小子整天不务正业,结交一群狐朋狗友,没想到竟然认识这么个人才。”

他和韩慕阳一聊就喜欢这学生了,羡慕得不行,自己咋没这么个好儿子呢。

罗智辉那一屋子狐朋狗友:…………叔叔您礼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