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而动 第7节(1/1)

小苏在前面敲锣:“演出马上开始了。”

付秋云坐直身体,直勾勾地看着前面。

一直到看见自己熟悉的那对夫妻出来,顿时没了看好戏的意思,还以为能看见“小师妹”。

她喝了一壶茶都没见到新老板娘和小师妹,肚子都喝饱了,周围外场里有带孩子的、大爷大妈,热闹得很。

付秋云受不了这菜市场,又没看到沈经年出现,估摸着他是不来了,这才脚步轻快几分回去。

回去后见何景闲着,又派他过去:“你去如梦令,看他们今天表演有什么反响。”

何景指指自己:“啊?我?”

付秋云说:“要是沈三爷到了,一定要跟我说。”

他去买票时刚到下半场,到座位处时还没坐下来,借着高个子,正好看到齐观宇抱着一把三弦先走出。

跟在后头的少女穿着一袭月白色旗袍,怀抱琵琶,长发绾起,在椅子上坐下来。

莹白如玉的脸上,唇色嫣红,除此之外,素净简单。和背后那张山水墨的屏风,朦胧又古朴,仿佛回至旧时年代。

关青禾将琵琶放在腿上,微微侧头,灯光自前方与头顶落下,映出长卷的眼睫。

方才还嘈杂的茶馆里安静下来,有抽气声响起。

外场里的看不到,只知道里面不对劲,探头去看:“怎么了,怎么了,发生什么?”

关青禾搭上弦,和齐观宇微微点头。

几秒后,纤长手指拨动琴弦,琵琶声起。

二楼包间,透过半开的窗户,沈经年的目光准确无误地从拨弦的那双手上,移到她的脸上。

不着调的周谦倒是说了句实话。

的确美得不似真人。

这一首是《声声慢》,未免观众听不懂,茶馆与时俱进,上方都会有歌词提示器。

悦耳的琵琶声伴着一句婉转动人的女嗓穿堂而来:“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一开口就让人听酥了骨头。

周谦是第一次听,同样的一首曲子,唱得和章老师的感觉完全不同,他不由得捏了捏耳朵,下意识去看沈经年的反应。

沈经年正垂首斟茶。

周谦松了口气,坐正了一点——

好像三叔听得还算满意,那就好。

他看得快,没注意到这一杯茶,倒了许久。

一首曲子下来,之前还担心新人不行的客人们仿佛屁股定在了座位上,续茶的续茶,吃点心的吃点心。

内场的观众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看。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不爱网红脸,传统文化复兴,大家也更喜欢古典美,关青禾恰好就是。

听曲是享受,要是唱的人再美,那就更享受了,随随便便一听,两首曲子就过去了。

小苏示意不要拍照,又提醒:“接下来可以点歌,我们都有准备节目单的。”

中场休息时,关青禾和台下内场坐的几个老太太对视上,想起以前陪爷爷一起,社区里的阿婆们都是这个眼神。

一个“只要你开金口,我现在、立刻、马上给你送个小伙子过来”的眼神。

和沈家的婚约,那时候确实起到了推拒的借口作用。

周谦问:“三叔,我没说错吧,是不是很厉害!”

沈经年语调平静:“还可以。”

“您要求高,还可以在我这儿很好!”周谦立刻顺杆爬上:“那要不听到结束再走吧,反正您今晚也没有应酬。”

沈经年笑了笑,抬起手。

王秘书立刻问:“先生现在走吗?”

话音落下,他才知道沈经年是抬手去拿节目单,当秘书这么久,也没忍住露出惊讶神色。

“不走。”沈经年慢悠悠出声:“点一曲。”

周谦瞪大眼,兴奋问:“点什么?”

“他要点什么?”

关青禾扶着琵琶,听见小苏的耳语,低声询问。

她知道沈经年坐哪个包间,稍稍抬眼看向二楼,瞥见窗边的男人,背脊微微绷直。

男人似有察觉,望了过来。

隔着雕栏玉砌的堂屋,两个人四目相对,仿佛倒茶时逐渐装满的水声,关青禾别过目光。

沈经年这才转回节目单上。

“《白蛇》。”

“沈先生点了《白蛇》。”

关青禾没想到他会点这首,这是爷爷教她的,茶馆里原本没有这首,甚至于很少有人听过,她自己添加上去的。

这曲全首有好几段,“赏中秋”这一段讲的是许仙和白娘子坐船游湖的场景。

这回只有关青禾在弹唱。

周谦一个字也没听懂,歌词要比《声声慢》更难听懂,但却自带了江南味儿,听不懂反而更有韵味。

他摇头晃脑,忽然清醒过来,看向对面。

楼下的小调正好唱到最后一句:“……但愿千秋百岁长相亲,地久天长永不分~”

弦声将落,关青禾不知道点歌的人对此满不满意,下意识地往楼上看了眼。

丝毫不知曲子里的缠绵悱恻还留在自己身上。

沈经年端着的茶盏的手终于动了,在她的盈盈一瞥中,送到唇边。

茶水微凉,略显苦涩,却别有风味。

结束今天的演出之后,关青禾饶是自信,听到那些好评,也悄悄松了口气。

齐观宇把她的反应看在眼里,好笑道:“我算是知道老师怎么直接就说请你来。”

关青禾抿唇笑:“都是师兄和我配合得好。”

“我可清楚我的水平,我配付秋云,也没见她唱得好啊。”齐观宇直言快语:“你和老师学了几年?我学了好几年,怎么都没见过你?”

“章老师教过我几个月。”关青禾知道他误会,“其实我从小和我爷爷学的,大学专业也是民乐。”

齐观宇眼睛发亮:“你爷爷是哪个老师?”

关青禾正要说话,门外小苏招手:“青禾姐,快来。”

她以为有事,被小苏拉着走出后院,就看到了刚才还在楼上坐着的男人。

关青禾开口:“沈先生。”

他明明是个顶尖的生意人,穿上常服后,偏偏给人一种书香世家的矜贵感,慢条斯理的文雅。

沈经年停在廊檐下,傍晚的夕阳余晖还尚在,从上方斜斜洒进院子里,披了她一身。

少女亭亭站在青石板路上,背脊单薄,柔软的腰肢即使藏在旗袍里,也一览无余。

又令他想起先前披着长发温婉如水的模样,完美再现了晏几道的诗——“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关老师。”沈经年微微眯眼。

关青禾说:“之前在后台,是我把您认成了齐老师,还让您拿东西,抱歉。”

沈经年也在看她。

她在他面前说“抱歉”的时候,好似带着一种审视的感觉,他能从她的眸中看出一种态度。

礼貌,又疏离。

沈经年心笑,猜到几分。

关青禾见他没走,试探:“沈先生是还有事吗?”

沈经年没答,而是说:“先前那张请柬,少了一个印。”

关青禾的指尖动了动。

他居然和自己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沈经年轻笑一声:“怎么?”

关青禾温声:“没什么。”

沈经年正要说话,电话响起,看到上面侄子的名字,瞥了眼关青禾,接通。

“沈安?”

年轻男声大嗓门传出来:“三叔,你不在家啊?我都等好久了,什么时候回来?”

沈经年拧眉:“你去我那里做什么?”

他瞥了眼关青禾,“稍后回去。”

楼上窗口的周谦听到好友的名字:“三叔,那我跟您一起回去啊。”

他之前忙来忙去,都是远距离看,只觉得小苏说得是对的,现在近距离看,还是一样美,但是多了烟火气儿。

他在楼上大声:“老板娘,你今天弹得真好,好几个客人都说回去就五星好评,明晚还来。”

沈经年关了手机,看向关青禾。

关青禾主动开口:“沈先生,下次茶馆再会。”

“关老师。”沈经年语调悠悠:“下次也许是在我沈家。”

他声音里带着笑意,落在耳朵里沾了夏夜微风的清凉,成熟,却又温和。

说出来的话却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