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翻案不得人心(1)(1/1)

马士英是个讲义气的人。

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字天如,跟阮大铖交情不错,经常诗歌唱和,通过阮大铖,马士英认识了张溥。不幸的是,张溥英年早逝,崇祯十四年竟死于暴病(《明季北略》上说是中毒)。

尽管张溥身为东林巨子,复社领袖,但当时东林,复社诸人大都忙着跟首辅大人周延儒讨论官位,反倒是跟张溥仅有数面之交的马士英出面,一月之内奔波上千里,为张溥先生体体面面地操办了丧事。

马士英被起用时,尚在戍籍,也就是说还是个待罪流放者,当时茫然不知这任命是怎么回事,后来得知完全是阮大铖所为,对铁哥们阮大铖格外感激。

马士英对隔了一层的张溥尚且那样尽心,对一手造就了他今日富贵的铁哥们阮大铖的恩情,当然更不会忘记。并且,他对阮大铖,也发自内心地钦佩。

今年四月份,北京陷落的消息传到江南,围绕拥立福王朱由崧,曾发生过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当时的凤阳总督马士英还拿不定最后的决心。这时隐居山中的阮大铖突然写来一封信,瞬间帮马士英驱走了心中的疑云。信中说:

“国家处于天崩地坼的灾难中,先立君者功高。当今天下,史公的声望最隆,阁下手握重兵在外,如果不早采取行动,将永远只能是配角。福王是神宗的亲孙子,伦序最近。应速联络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将,把江北的兵权掌控手中,然后拥戴福王,挟天子以令江南,这样史公就无能为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这封信站位甚高,对拥立福王朱由崧的好处,分析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透彻之极。马士英认为,阮大铖的政治头脑,比自己高出一筹。

感激加敬佩,使马士英决定,力挺铁哥们复出,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虽然身为武英殿大学士,都察院右都御使,兵部尚书,大权在握,威震朝野,但起用阮大铖,马士英仍有相当顾虑。因为阮大铖名列崇祯帝钦定的阉党逆案,在朱由崧颁布的监国诏书里,也明明白白写着:“逆案不得轻议”。

他不敢贸然举荐阮大铖,于是暗示勋臣刘孔昭试探性地提出,不料话刚出口,就被史可法一口回绝。

史可法督师扬州后,刘孔昭又一次提出这一话题,人事部长张慎言仍固执地断然驳回。马士英很生气,就嗾使刘孔昭大闹武英殿,将老臣张慎言气走。

如今,碍事的史可法,倔强的张慎言都离开了南京,另一位大学士高弘图也恰巧出外督运漕粮,大权独揽的马士英认为:起用阮大铖的时机总算成熟了。

六月六日,马士英正式向弘光帝上疏:“冒罪特举知兵之原光禄卿阮大铖,居山林而不忘君父,未任边疆而精通兵法,当赦其前罪,即补臣所掌兵部右侍郎。”

他还告诉朱由崧:当初北都陷落,先帝殉国,我与诸臣面商定策,大铖从山中致信给我及刘孔昭,谆谆告诫要力扫邪谋,坚持伦序,在这件事情上我非常赞赏他。

马士英的上疏可谓一箭三雕,毒辣之极。他再次拿“定策”一事做文章,说阮大铖在“定策”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力扫邪谋,坚持伦序”的重要建议,即坚决挫败东林党人力挺潞王的阴谋。

在这里,马士英巧妙地使用了挑拨离间的手法,为阮大铖树立了一个坚定忠于弘光帝的红脸形象,同时也表白了自己与刘孔昭的拥戴元功,更借机攻击,丑化了姜曰广,吕大器等清流派大臣。

其实,弘光帝朱由崧对阮大铖并不陌生。

当初,通过马士英,阮胡子结识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相处得非常亲昵。后来,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崇祯身边的太监纷纷南逃,阮大铖又通过韩赞周跟这些太监主动结交,相得甚欢。

阮大铖经常私下里给这群太监上课,说东林党人当年是如何如何欺侮陷害郑贵妃和老福王朱常洵,目的就是想通过太监们传言朱由崧,让朱由崧疏远甚至讨厌史可法,姜曰广等东林党人。

围绕在弘光帝朱由崧身边的这些太监还经常啧啧赞叹阮大铖的才干,并将阮大铖写的那些述说男欢女爱的戏曲推荐给“戏迷”朱由崧看。

在朱由崧的耳朵里,早已灌满了阮大铖的大名,他也很想见见这个人。现在马士英提出来,朱由崧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马士英欣喜若狂,赶紧提笔代皇上拟旨:

“据马士英举荐,阮大铖熟读兵书,精通军事,果真如此吗?暂复冠带陛见,面试后定夺。”

马士英自己上疏,又自己批复,真是打幡儿抱罐儿一个人,也真难为了他。

阮大铖早就被削职为民了,如今允许穿上官服朝见皇上,这就预示着他咸鱼翻身,鲤鱼打挺,要得到重用了。

弘光朝新一轮党派纷争又一次掀起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