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弯弓射天下(2)(1/1)

心病。

当然,现在李自成最关心的还是崇祯帝和太子的下落。皇帝和太子找不到,是李自成的一块心病。因为他们将来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升起一面复兴大明的旗帜,随时对大顺政权构成威胁。

李自成入宫前已颁布了悬赏令:

“凡献出崇祯者,赏万金,封伯爵,有藏匿者,灭门!”

就在这时,有人进来报告:

“太子和二王找到了。”

太子不是已经逃走了吗?

问题是从小生长深宫,锦衣玉食的超级公子哥,每天接触的除了宫女太监,还是宫女太监,出宫以后能认识谁呢!

太子朱慈烺带着两个弟弟决定先到外公周奎家躲一躲,等外面风平浪静了再设法逃到江南。不想砸了半天门,手都砸肿了,也没把外公家的大门砸开。实在无法,他们三人只好硬着头皮来投奔平日熟识的太监。

但今天这些太监们,望着落魄的皇子,竟像根本不认识一样。他们好奇的打量着朱慈烺兄弟三人,就像在欣赏三颗金光灿灿的猪(朱)头。

把皇子献给闯王,不仅能得到闯王的好感,还能得到一笔赏金,何乐而不为呢?

在闯王面前,太子立而不跪,永,定二王也倔强的把头扭向一边。

李自成有些生气,厉声问道:“你父皇何在?”

“不知道。”太子的眼里蓄满泪水。

“你家何以失天下?”

“这个你该去问百官!”

见太子挺立不屈,谈吐自如,李自成口气反倒温和下来:

“你父皇如果还活着,我会对他优待的,让他继续享受人间尊荣。你不用害怕。”

太子反问:“为何不杀我?”

“你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罪,我不随便杀人。”

“既然这样,请听我三句话:一不可惊动我家祖宗陵墓,二要厚葬我父皇母后,三不要杀戮我大明百姓。”

太子说完,顿了一顿,又补充一句:

“大明的文武百官们最无耻了!”

听了太子的评论,李自成心中不禁一动。他既好笑太子的傲慢无礼,又有些赞同太子对大臣的评价。他从心底瞧不起这些贪生怕死,不忠不义的明朝大臣。

李自成传旨,封皇太子为宋王,并将他两个弟弟一封永国公,一封定国公。让大将刘宗敏好好照顾,让他们永保富贵。

他听宋军师讲过:当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就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封为宋公,让他继承商朝人的香火。

李自成不想多杀人,他想做个好皇帝。

第二天,有人在煤山上发现了朱由检的遗体。人们已经把他从树枝上解了下来。

朱由检光着头,长发散乱,覆盖在脸上。他经常哀叹自己无面目去见列祖列宗,现在运用这种方式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撩起头发,只见朱由检面色灰白,两眼凸出,舌头微露。他一只脚上穿着靴子,一只脚上连袜子也没有。

多年的敌人消失了,李自成没有感到多少胜利的喜悦,而是涌起一种凄凉的情感。在很多书上,李自成跟朱由检都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互相一提起来就咬碎钢牙。其实,真实的李自成也难免有“忠君”思想,他也不愿背一个“逼宫弑君”的坏名誉。

李自成痛恨的是那些凶残狠毒的贪官污吏,他在讨伐大明的檄文中说:皇上不是昏君,只是受身边奸佞小人蒙蔽才成了孤家寡人,大臣们只顾攫取私利,拉帮结派争斗不休,大明的忠义之士已消亡殆尽。(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李自成摆摆手,命几个太监找来两扇门板,把皇帝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临时搭起的芦席棚内用柳木棺材成殓起来。派人给皇帝的棺材刷上红漆,皇后的棺材刷上黑漆,找来两个和尚念经,四五个太监守卫,并设祭坛,听任明朝旧臣哭临。

由于恐惧,前来哭拜的旧臣不过二三十人,只拜不哭的六十九人,其余的明臣都远远的冷眼旁观。不少几天前还信誓旦旦效忠皇上的大臣,例如周钟,此时摇身一变,成为大顺的官员,扬鞭策马而过,对帝后的灵柩一眼都不瞅。

几天后,帝后的灵柩掩埋于郊外的田贵妃坟墓内。打开田贵妃的陵墓,把田贵妃移到右边,把周皇后放置左边,崇祯皇帝的灵柩安置在正中。

那天,太子三兄弟哭得死去活来,而昔日的文臣武将都探头探脑,没有一个前来送葬。

从此,北京西郊天寿山上的十二陵变成了明朝十三陵。

处理完皇太子和崇祯帝的事情,彻底去了一块心病,李自成如释重负。他觉得该休息一下了。

将宫里的几千宫女集合起来,李自成首先挑选出三个最漂亮的留在身边,其余的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有福同享嘛!

现在他心里特别轻松。革命已经成功,还有什么大事需要操心!领导太勤养懒人,日常的工作就放手让属下去干吧。

于是,大顺朝的两位牛人隆重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