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1)

夏侯虞吩咐阿良:“让田全把他屋里的东西都带走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他手里有些银子总比两袖空空的好。

长公主的心肠真好!

阿良想着,含泪应诺,退了下去。

听政殿那边到半夜都没有争论出个令众人都满意的结果来,卢渊等人累了几天,也没有力再继续,索性借口要给夏侯有道守灵,都在听政殿后殿歇下。

有面生的内侍跑来求见夏侯虞。

杜慧拦着不让见,披着衣衫低声地训斥那内侍。

那内侍恭谦地听着,听完了悄声道:“是天子让我来见长公主的。说有要事禀告。”

杜慧没有办法,亲自去通禀夏侯虞。

夏侯虞压根就没有睡着。

她脑子里乱糟糟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就是难以入眠。

听说夏侯有义的人要见她,她随便披了件外衫就去了偏殿。

那内侍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见夏侯虞进来“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恭恭敬敬给她行了大礼,然后眼眶微湿地道:“长公主,小的是章含。从前在凤阳殿当值,后来皇二子打破了天子的头,文宣皇后就把小的拨到了天子身边服侍。天子去封地的时候,小的也跟着一起去了。如今在天子身边近身服侍了!”

夏侯虞恍恍惚惚地想起这件事来。

当时皇子们都还小,她母亲卧病在床,连他们姐弟都管不了,更不要说照顾其他庶出的皇子了。淑妃当宠,皇二子不有些嚣张。夏侯有义生母卑微,又很早就病逝了。皇二子常拿夏侯有义开刀,借机欺负他。有一次夏侯虞看见,悄悄地告诉了文宣皇后。文宣皇后正是失去幼女的时候,不对夏侯有义心生怜意,就去求了武宗皇帝,封了夏侯有义为东海王,还是个幼童就让他去了封地。

没想到当初被文宣皇后派去照顾夏侯有义的人如今还活着,还愿意承认这份恩情。

夏侯虞道:“你这些年来可好?”

“托长公主的福,小的很好。”章含忙道,“因有文宣皇后的庇护,地方的官员和世族都不敢为难东海王府的人,天子也因为长公主才得以登基为帝,天子感激涕零,一刻也不敢忘记。”

有些话,听听就算了。

夏侯虞道:“祖宗法度,原本就应是天子继位,天子不必如此谦逊。”

章含听着,只觉得心痛不已。

谁不愿有从龙之功,晋陵长公主却避之不及。显然是失去了武宗皇帝和先帝的庇佑,行事言辞都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想当初,天底下还有谁能比晋陵长公主更尊贵?!

长公主,也是个可怜的人!

他恭声道:“天子是个长情之人,路遥知马力,以后长公主自会知晓。”说完,他不再去计较这些,而是和夏侯虞说起了来意:“天色太晚,本不应该打扰。可大将军咄咄逼人,谢大人寸步不让,驸马都督又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天子只好让我来问问长公主的意思。到底让不让卢淮持节、都督扬豫徐三州?萧都督愿不愿意去襄荆两州?郑大人如何安排?”

夏侯虞有些意外。

夏侯有义比她想象中的更聪明。

初来乍到,不懂的就不发表意见。发表意见,要先问问那些支持他上位的、和他利益一致的人。

也许,夏侯有义会是个中兴之君。

夏侯虞想了想,决定帮帮夏侯有义。

“卢淮不持节、都督扬豫徐三州大将军是不会罢休的,与其这样僵持不下,天子不如商量谢大人,看能不能把尚书仆射拿在手里。”她徐徐道,“外有萧都督,内有谢大人,才是稳妥之道。”

第三十三章关心

半夜三更的,夏侯虞不仅见了夏侯有义的人,还给夏侯有义出了主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章含自然是喜出望外,感激不已。

他恭敬地给夏侯虞行了礼,退了下去。

夏侯虞却被吵得连闭眼假寐都做不到了。

她懒懒地倚在床头的大隐囊上,呆呆地望着墙角宫灯发着愣。

杜慧小心翼翼地陪坐在她旁边。

寝殿安静无语,只有风偶尔吹过窗外竹林的沙沙声,让寝殿显得更加静谧。

夏侯虞道:“你回去歇了吧!我这边没什么事。明天他们若是不吵了,我就过去给阿弟抄几页经书。”

如果他们还在为官员的调任争论不休,她就不过去了。

在凤阳殿里抄经书也是一样。

杜慧看着她白皙得有些透明的面孔,心疼得很。

她轻轻地帮她掖了掖被角,温声地道:“我也睡不着,不如陪着长公主坐坐。”

夏侯虞索性让她留下,和她闲聊起来:“东西可都拾好了。”

“拾好了!”杜慧道,“按着您的吩咐,一些不常用的都装了箱笼送去了您陪嫁的庄园。尹平的事也和郑府交待清楚了,以后他就跟着您。”说到这里,她眼里闪过一丝困惑,“您让我找的那小娘子我也找到了。不过今年她才刚满五岁,只怕是做不了什么事。我把她交给了一个老成的老妪,让她跟着那个老妪先学规矩,等大一些了,再把她拨到长公主身边当差也不迟。”

阿好那个小娘子,天性活泼,就算是跟着老妪学规矩,只怕也就能学个皮毛。

夏侯虞不由笑道:“随她去吧!也不必拘得太紧。”

这是夏侯虞自夏侯有道殡天之后露出来的第一个笑容,杜慧看着眼睛一红,差点落下泪来。

或许这个叫阿好的小娘子真的和长公主有缘分?不然怎么人还没到长公主身边服侍,就能让长公主高兴起来?

杜慧想着,对阿好不就有了几分偏爱,阿好到夏侯虞身边当值后,受她不少的照顾,这都是后话了。

此时她只是笑道:“长公主放心,阿好长得圆润可爱,大家都很喜欢她。”

两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的话,却谁也没有提及当年文宣皇后对夏侯有义的恩惠。

身份地位不同了,从前的好意有时却是别人不愿意提及的伤痛,更何况是手握权柄的帝王?

听政殿的争吵三天之后才有了结论。

卢淮不出夏侯虞所料持节、都督扬豫徐三州,萧桓和谢丹阳结盟,两人为谢丹阳争取到了尚书仆射的职位,萧桓持节、都督荆襄二州,卢渊则正式被夏侯有义任命为兼录尚书事。

夏侯虞的嘴唇抿得紧紧的。

前世,萧桓拦了卢渊的路,他的仕途止步大将军。今生,夏侯有道对卢渊不满,一直拖而不办,却不曾想让卢渊在夏侯有义的手里得逞了。

“这也是一时的妥协!”谢丹阳知道夏侯虞心里肯定不舒服。在大家达在了协议之后,他和萧桓一起来了凤阳殿,亲自把最终的结果告诉夏侯虞。

夏侯虞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