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8(1/1)

燕绥即便是曾经见过某种花草在什么时间开放的样子,她也不敢确定,那会儿便是这种花的花期了……

片刻之后,萧嵩才没办法的笑着摇头回复道:“牡丹的花期是在五月的春天,我倒是真的没想到,它竟然也会在冬天便生了花苞,过几日便要开了。”

关于牡丹花,民间其实还有一个关于当年武后的传说。念及此处,萧嵩虽然兴致勃勃的和自家孙女仔细科普了一番赏牡丹花的种种常识,不过,却毫无将这盆即将开花的牡丹张扬出去、在好友之中炫耀的意思。

唯独可惜了今日的雪下得太小,后面便又成了细雨一般,否则的话,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唯有牡丹国色,映雪而开,倒是一番难得的盛景了!

作为鼓捣出了玻璃暖房这等养花神器的人,萧燕绥却是没有半点激动之色,看完这株牡丹其实颇有些可怜巴巴的小花苞之后,萧燕绥重新坐了回去,和祖父萧嵩笑道:“再悄悄别的花?暖房中一直都是这个温度的话,估计还会有别的花也会跟着反季开。”

只不过,反季节的蔬菜会影响到口感,就算是后世的栽培技术,也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唐朝这会儿的技术水平更加有限,就更别提了!只是,不知道反季节的花花草草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待我仔细找找。”萧嵩听了,却是颇为兴致高昂,又忍不住的多瞅了两眼那株牡丹的小花苞,然后才格外细心的挨个打量其他的花花草草。

比起江南一代,山海镇上萧嵩和萧燕绥这祖孙二人的悠然自乐,已经笼上了一层积雪的长安城外,抬眼望去,却是一片渺茫。

李文宁和柳潭同乘一辆马车,因着天气的缘故,马车行驶的也比平日更慢一些。好在车厢里铺着柔软的垫子,案上又有烧着的小火炉煮着茶,倒是颇为温暖。

柳潭小心翼翼的倒了杯茶,轻轻的推到了李文宁的面前,低声轻道:“郡主。”

李文宁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两人正轻声说话间,外面不远处却突然传来了一阵颇为急促的“哒哒”马蹄声,其声势浩大,非同一般。

随着那阵阵马蹄声越来越近,李文宁不由得微微拧眉。

柳潭稍稍撩开了一侧厚厚的马车车帘,望了一眼,低声向李文宁道:“他们是进城的方向……”

李文宁微微颔首,转过头来只是瞥了一眼,目光却死死的落在了对方车马前一闪而过的边关东北一带节度使守军的旗帜上。

“郡主?”见李文宁蹙眉的模样,柳潭还有些微微的担心,不由得轻声唤道。

李文宁这才回目光,摇了摇头,暗自压下心中的疑虑不安。

第122章

“我们走吧。”待到那一闪而过的旗帜渐渐远去之后,李文宁敛下目光,主动说道。

柳潭连忙点了点头,示意车夫继续赶路。

依旧是那座山林之间颇为僻静的庵堂,因为冬日天寒,今日又下了雪,庵堂守门的人似乎也躲进了里面的禅房里。

李文宁走到庵堂门前,抬手便要扣门。

柳潭见状,顾念着大门上的铜扣冰冷,连忙伸手代劳,口中忙道:“我来吧!”

李文宁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是定神认真的看了他一眼。

敲门的声音在雪季的山林间变得极为悠远,仿佛过了许久,李文宁和柳潭的肩头都落满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庵堂里面才终于传来了一阵有些急促的脚步声。

里面的人稍稍将大门打开了一条缝,看到了李文宁和柳潭后,顿了顿,面上露出几分迟疑之色,然后才终于让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位置,低声道:“郡主,还有这位郎君,都请进来吧!”

若是以往,庵堂中的人从来不允许男子进入庵堂之中,只不过,今日天气寒冷,又一直落着雪花,这种情况下,再让对方在外面等候,便着实过了些。

再加上,李文宁数次前来探望前太子妃韦氏,时间久了,庵堂中的人便也都知道,李文宁重情重义。

在这里出家为尼的女子,有真正一心向佛的方外之人,却也有不少都是如同韦氏一般,各有各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过往,看到李文宁对韦氏的惦念,除了物伤其类之外,也是有所感怀……

倒是柳潭自己,多少有些局促,便亦步亦趋的跟在了李文宁的身边,走到了庵堂说是用来接待香客、其实早已经冷落了许久的禅房之中。

坐定之后,李文宁抬起头来,对那刚刚的引路人微微一笑,轻声道:“劳烦通传。”

那尼姑点点头,也道:“自当如此。”

待到那尼姑走后,李文宁坐在案前,往杯盏中倒了一杯茶,却并不沾唇,定了定神,然后才轻声向柳潭解释道:“在我很小的时候,生母便去世了,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阿娘视若己出的照顾我……”

这声阿娘,喊的自然便是前太子妃韦氏。

柳潭微微睁大了眼睛,他知晓李文宁和太子长子李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再连带着一个太子府上的三郎李一起,这三人经常抱团出现,感情很是不错,可是,柳潭此前却并不清了解,前太子妃竟还是李文宁的养母。

不一会儿,刚刚那个尼姑便又步伐匆匆的走了回来,冲着李文宁点了点头。

李文宁从善如流的站起身来,低声道:“我先去见阿娘,你在这里等我。”

柳潭听了,连忙点头,“好,你放心。”

韦氏的庵堂里,她的面前便是一尊佛像,不过,韦氏却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并无念佛诵经之意。

看到李文宁快步走了进来,韦氏的面上露出了一点笑意和关切,站起身来,替她拂去刚刚过来的几步路间,发丝上沾染的几星雪花,温声轻嗔道:“今天这天气,你怎么还跑过来了。”

李文宁扶着韦氏的手臂,面上的笑容里,仿佛还带着几分难得的娇憨,轻声喃道:“阿娘,我带了一个人过来。”短暂的停顿后,李文宁认真道:“阿娘,我快要成亲了。”

韦氏听了,不由得愣住,她在这庵堂之中,即使就在长安城外,消息也十分闭塞,对长安城内的事情知道的很少,不过,片刻之后,她的面上却由衷的浮现出几丝喜色来,连忙问道:“是哪家的小郎君?”

李文宁的面上并无娇涩羞怯之意,反而是意外平静的回答道:“河东柳氏的柳潭柳二郎。”

韦氏面上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微微僵住。

河东柳氏,虽然也是世家名门,不过,这一代的家主,却并非朝中重臣。

相较之下,以李文宁东宫太子之女的身份,嫁给柳潭,其实是有些低就了。

唐朝的公主,嫁给朝中重臣的次子,其实并不稀奇,就说当年的新昌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