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7(1/1)

塑料薄膜,萧燕绥觉得,蔬菜大棚依然还是有些可行性的--毕竟,江南的冬季本身还是比真正寒冷的北方要好捱一些的,厚实一点的草垫、制作蒙古包的那些材料应该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一直等到天边晚霞漫天,太阳也终于落山的时候,萧燕绥才终于放下手里的实验记录本,令人送那给她讲解了一下午农事的老农回家,自己也转身上了马车,在铺得格外柔软舒适的车厢里舒展了一下身体,这才有功夫喝了口水。

“回家,今天的事情我得再好好想想。”萧燕绥随意的对阿秀说道。

面对看似还算温和、其实在执行她自己的计划上其实格外强势的萧燕绥,除了依言称是,阿秀也没法回答别的了。

舒服的靠躺在马车里的软垫上,萧燕绥一边慢慢的翻着自己今天记录下来的获,一边也在思考着最近相关的一些其他事情。

地暖、或者说是盘炕的图纸她都画出来了,回头可以捎一份给王思礼,西北大营的冬天肯定用得着,当然了,作为回报,萧燕绥希望远在西北边关的王思礼也能帮她踅摸一些靠谱的农作物,她总觉得,西北一代、乃至从西域流传过来的一些农作物,似乎也应该是在后世被推广开来的……

此外,还有就是长安城那边,这几天忙着盖房子都没顾得上别的,自己应该也该给母亲裴氏、父亲萧华以及两位兄长写封家书汇报一下自己和祖父的近况了。

这段时间以来,完全就把家书给写成了工作报告的萧燕绥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这种本能想要汇报工作进度的想法有哪里不对……

第114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待到田地里的庄稼都被获之后,不过半月的时间过去,随着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枫林浸染,霜意渐浓。

华清宫中,前来避暑游玩的玄宗也终于带着杨贵妃和一众宫人,连同陪同到此的许多其他人一起,重新回到了长安城中。

因为在骊山上打猎偶遇的缘故,有意无意间,河东柳世所出的柳潭这段时间里倒是和李、李和李文宁三人走得近了些。

柳潭看李文宁的眼神中始终都带着些羞赧的倾慕,虽然自己竭力掩盖了,不过,日常相处间,他总是在忍不住的看向李文宁,这般表现,看在李和李的眼中,根本就是无从掩饰。

李和李交换了一个眼神,切实印证了自己的猜测之后,便也在心里记了一笔,只打算等回去之后,便再问问李文宁的心中究竟是如何看法。

至于此前堪称突兀的出现在华清宫中的张氏女子,这么一段时间过去,关于她的身份背景,李等人的心中,也早就有了了解。

等到太子李亨一行回了东宫之后,在玄宗的授意下,那位言辞风趣幽默,性格似乎也颇为温柔小意的张氏女子,也被送进了东宫之中,并且,封号直接就是太子女眷中,仅次于太子妃一位的太子良娣!

李的院子里,透过书房的窗户,抬眼便是园中秋风瑟瑟,落叶萧萧。好在秋日的霜叶未曾落尽,这会儿倒是还不至于变得太过单调。

李文宁随意的摆弄着桌上一枚印鉴,转头看向正捧着书的李和稳坐在旁的兄长李。

李轻轻舒了口气,随口道:“正如之前猜测所言,张良娣的父亲乃是张去逸,祖母则是窦太后的亲妹妹窦老夫人。”

最初的猜测被证实,玄宗此举的深意,自然也就如他们之前设想的那般。李拿着书的手上有一瞬间的微微停顿,而后,他才又动作平静不带任何意味的翻了一页书。

张去逸的身份还可以暂且不管,可是,窦老夫人在玄宗面前,却是如今难得能说得上话的一位长辈……

所以,早先同他青梅竹马的武惠妃在世时,他对武惠妃极尽宠爱,这份偏爱之纵容,甚至在武惠妃设计害死了先太子李瑛并其他两位皇子后,仍旧不减分毫,也颇得在废太子李瑛后得封太子的李亨这些年始终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随着张良娣被纳入太子东宫,至少,对于朝中的其他官员来说,会传达出东宫暂且无忧的信号。

忍不住便又想起了前太子妃韦氏的李文宁轻轻皱了皱眉,不了的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之前在华清宫中多有方便,如今回了长安城,她突然想去城外的那间庵堂中看看韦氏最近可还安好。

奈何这会儿张良娣刚刚进门,她若是选在这个时候去见韦氏,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还不知道会被曲解成什么样子,为了稳妥起见,李文宁也只能是竭力按捺住这一个想法,登时越发的觉得心绪浮躁起来。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东宫总是好事一桩。”李握着手里的书卷,也不继续翻页了,只是淡淡的评价道。

李点了点头,他的看法和李完全一致。

尤其,以张氏的出身,玄宗目前却也只是给了她太子良娣的身份,参见着玄宗自己自从王皇后之后,便是对武惠妃如何宠爱,都不曾再次册封皇后的举动,不出意外的话,想来,东宫之中,很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一位太子妃了……

如此一来,对于身为太子长子的李,也能放松许多。

对于这一点,李、李和李文宁三人都心知肚明,却也默契的谁都不曾主动提起。

暂且不谈张良娣的事情之后,李的话锋一转,目光直接便落在了李文宁的身上,温声笑道:“不说这些了,文宁,还是说说你的事情吧!”

李文宁微微一愣,“我?我有什么好说的事情?”

话题到了这里,李脸上的神色似乎也随之变得稍稍放松起来,看似是漫不经心的模样,言语间却带着些许调侃的笑意,一边翻了一页书却不怎么看,一边冷不防的便开口道:“河东柳潭。”

“……!!!”李文宁下意识的微微睁大眼睛看向李,同时还有些语塞。

李也笑着给李帮腔道:“三弟说的极是,那柳潭鞍前马后的跟着咱们一起打了几天猎,文宁你好歹也得睁开眼睛仔细看看人家才是。”

百年来,大唐和吐蕃之间,便时有和亲公主远嫁通婚,当然了,就算如此,也没妨碍双方之间为了利益继续打下去。

若是哪个王爷府中不受宠的女儿,恰逢其会的话,倒是真要担心会被远嫁吐蕃的事情,可是,对于李文宁而言,身为太子的女儿,只要她的父亲李亨的太子之位一日不曾易主,她就一日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前太子妃韦氏是的李文宁的养母,若是她还在东宫之中,随着李文宁年龄渐大,自然会关心着李文宁的亲事,可是,韦氏如今已经出家常伴青灯古佛,显然是没办法再去伸手顾念着李文宁的婚事了。

至于太子李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