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1/1)

喝了宫人给秀女们准备的茶水后,礼仪考试的笔试就正式来临了。

齐王世子百里和浚与瑞王世子百里和清竟然玩心大发,舍不得跟北宫千宁分开,想让她继续给他们聊那些他们从未听过的新鲜话题。

北宫千宁听到有秀女小声嘟哝:

“真是心机深沉,知道对方是世子爷,就不失时机地巴结人家。”

“再多巴结几个也没用,没上过正经学堂,没考进国子监,仅凭国子监祭酒六日的恶补,还能比我等考得好?咱就等着看她的笑话吧。”

“人家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也是秀女,吕欣然绝对比她优秀得多。”

秀女们有的同情北宫千宁,有的鄙视北宫千宁。

北宫千宁注意到,杜若晴和常淑敏脸上讥笑的味道最明显,而真心实意站在她这边的,恐怕就只有表姐索云岚了。

北宫千宁知道自己身世尚有污点,永江县主的身份并不能让别人真正的尊敬她,她便不去做无畏的争辩,嘴上的斗气是愚蠢的,用实力争气才是强有力的反击。

不过令北宫千宁感到意外的,除了表姐索云岚呵斥一句外,忠勇侯府嫡长女唐可佳倒也替她说了一句:“你们这是在打皇上的脸。”

唐可佳这话犹如大锤,一下子把秀女们的心捶得七零八落,大家猛然惊醒,请来国子监祭酒给北宫千宁温书的,是当今皇上,她们讥笑北宫千宁,等同于讥笑皇上!

而不管北宫千宁出身如何见不得人,眼下她独得三皇子青睐,还得太后和皇上的宠爱,凭借这些,北宫千宁已经不是她们能够欺凌的,若是北宫千宁跟她们计较,她们恐怕已经失去秀女资格、被赶出皇宫。

如此一想,便有秀女看向北宫千宁的眼神,换成了感激和疑惑,她们感激北宫千宁不计较,她们也疑惑,北宫千宁真的如此大度?

吵哄哄的场面持续了一会儿,最后,是礼仪考官礼部尚书温永亮亲自出面,连哄带吓的才把两位尊贵的世子爷给哄走了。

北宫千宁在一众秀女们亦羡亦鄙的眼神中,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重华宫内,被分隔成独立的半人高的小隔间,秀女们一坐下来,便只能看见自己前方一小块过道。

终于见识到大夏国的选妃大考,北宫千宁感叹,古代考试防作弊的举措,算是做得相当严密了。

在考官宣读了一堆考试规则后,北宫千宁终于见到了穿越后的第一场考试考题,是类似于进士考试的写文章,写对时政与礼仪关系的点评。

北宫千宁感叹,大夏国果然开放,秀女们居然也能议论朝政,真是闻所未闻。

感叹过后,北宫千宁再次仔细审题,有以往端王经常提供的大考资料,加上这几日国子监祭酒丁明成猜测的,北宫千宁对眼前的考题并不陌生。

北宫千宁在一年之前,刚刚经历过高考,对高考作文的写法还很有感觉,加上现代所学的知识、这一世康州之行所见所闻、晋阳侯族学所学,北宫千宁并不害怕这个考题。

考试时间为三个时辰,比男子科举考试时间少很多,这是因为考虑到秀女们的考试并未为了做官,而女子的体力远远比不上男子,三个时辰不吃不喝,对娇生惯养的秀女们来说,已是极限。

这个时间对北宫千宁来说,简直是再宽裕不过,毕竟高考能用来写作文的时间,也就相当于古代的半个时辰左右。

关于大夏国的时政,北宫千宁很庆幸有过康州之行,说话说得真好,真的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路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在康州时,哥哥跟她说的天下大事。

不过哥哥毕竟年龄尚小,许多事情在他眼中,还是有不少局限。

没有局限的,大约要数端王了,端王每每来看望北宫千宁,除了给她送好吃好玩好穿的东西,便是跟她天南地北的聊,还时不时加些点评。

当时北宫千宁对那些话题并非很感兴趣,但是看在端王的热心和诚心上,她倒是能够把那些话都听进去了,如今想来,端王似乎是有意而为之,是为了她今日的大考做准备。

许多往日不清楚的事情,在面对考题时,北宫千宁顿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时间有限,她赶紧敛心神,开始构思文章和行文。

大夏国的礼仪,跟周礼相似度很高,大体分为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两大类。这次礼仪考试要求对时政礼仪做点评,便是属于政治类礼仪了。

政治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

大夏国当下的时政,表面看起来河清海晏,但其实问题很多,可以说是乱象丛生。

农业方面,因为北旱南涝,农作物成大幅减少。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不饱饭,容易生乱。

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朝政方面,以承恩公为核心,聚集了一大批朝臣和商家巨贾,他们卖官鬻爵、垄断经济,以致各地多有贪墨之事,一些外邦之国甚至只知承恩公、不知永昌帝,便是连区区苏婉琪也都觉得,宫里的饭菜比不上承恩公府的好吃。

据说此次苏婉琪被剥夺秀女身份,承恩公是暴跳如雷,但是永昌帝好不退让,在端王以及不少宗室的一起施压下,承恩公无奈接受了事实。

北宫千宁很清楚,承恩公自认女儿是天道指定的皇后,他的私欲膨胀得忘了自己的本分,他不把皇家放在眼里,也忘了为人臣子该有的礼仪。

相反的,在承恩公等人大肆敛财破坏朝纲的同时,一些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家,却几乎被人遗忘在乡野间,致使不少人产生了投机取巧、走旁门左道的心思,最终影响了大夏国的发展和根基。

边疆方面,周边国家对大夏国一直虎视眈眈,一个个对帝台印垂涎三尺,都想有机会登上天目峰,验证一下自己是否是天道选定的天之骄子。

几个月前西狄入侵康州时,领军大将便放出豪言,要打到大夏国皇都平阳城,登上天目峰,启动帝台印。

大夏国的礼仪跟周礼也极为相似,而恰恰就是在周朝,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西周分封制出现了权力过于分散、诸侯国比天子实力强大。

当前大夏国面临的重要事情,便是开仓赈灾,及时救治灾民,同时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做到仓廪实,让百姓衣食足。

二是限制贵族和官员的特权,加强以法治国,让每个人行事有依照、有保障。

三是要强国强兵,加强国家防卫力量,可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并存的兵役制度,规定士兵的使命是:巩固皇权统治地位、保障国家领土安全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和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平和共同发展。

四是改革科举考试,允许女性参加科举考试;重视农工商各行各业共同发展,让更多的人拥有谋生机会,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

北宫千宁先是从礼仪的由来写起,然后陈述大夏国当前的礼仪现状,接着分析此种现状的原因。

同时以大夏国历史和周边国家为例,从正的方面论述粮食丰百姓丰衣足食;从反的方面分析礼崩乐坏的根源,证明只有国家强大、万众一心,才能保证礼仪的正常遵循和发扬。

最后再次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后,北宫千宁指出,礼乐文化是一国之象征,是一国之脸面,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每一位大夏国的子民,都应该自觉遵从礼仪教化,为维护礼仪的传承而奋斗。

北宫千宁在现代时,毛笔书法水平很差,但是有原主的水平在,一手娟秀小楷还是写得得心应手,一个时辰后,洋洋洒洒两千字左右的文章,便跃然纸上,那漂亮工整的小楷,看得她忍不住感谢原主。

期间主考官礼部尚书温永亮走过北宫千宁面前三次,她都没有发觉。

北宫千宁把文章再仔细地读过两次后,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便决定提前交卷,然后回家吃美食睡大觉,要知道住在寿康宫的七日里,虽然宫女们伺候得很好,但那里比得上自己家中的狗窝呢?

拾了自己的东西后,北宫千宁仔细拿好试卷后,便装出一副柔弱憔悴的样子,然后站起来,朝主考官举手示意。

礼部尚书温永亮立即奔跑过来,看到北宫千宁弱不禁风的样子,立即关切问道:“永江县主,可是有何不舒服?”

“是有些不舒服。”北宫千宁暗暗感谢温永亮开了个好头:“可能是坐着太久,腿疾又要发作,有些隐隐作疼,本县主担心在这晕倒、影响别的秀女做题,我这就提前交卷,好出宫回家歇着。”

礼部尚书温永亮不疑有他,快速看了一下北宫千宁的试卷,看到她已经答题完毕,觉得十分吃惊,他迅速拾好卷子,然后说道:“县主已经答题完毕,提前交卷影响也不大,县主可还能自己走着出去?”

“无妨,谢过尚书大人。”北宫千宁轻声道谢后,便一拐一瘸颤巍巍地离开考场。

她的身后,是秀女们各种复杂的眼神,有惊讶赞叹的,有惊疑不定的,也有落井下石的。